藝文散策 Youtube Facebook 聯絡我們
藝文散策
台灣,是一個多元的島嶼,孕育出豐富的人文藝術,
漫步在城鄉間的道路上,會發現有許多文化資產就在你我身邊。
也許是上千年的歷史脈絡、數百年的傳統技藝、跨世代的生活軌跡,
一個下午的時光,走訪一處藝文場域,
駐足探索,認識一座城市、一個小鎮的精采故事。

南投縣文化園區 融合歷史建築與陶文化

2024-05-31

 

 

【南投散步∣產業歷史走讀】

2022年重新整修開放的南投縣文化園區,不僅是臺灣第一個縣級歷史博物館,更是少數保存完整的武德殿。臺灣的武德殿皆興建於日治時期,當時是為推廣日本武道,由演武場、弓道場與附屬建築所組成。武德殿在卸除它原來的角色之後,成為南投陶展示館,融入在地陶產業文化與南投考古歷史。

 

撰文/秦雅如 攝影/林韋言

 

【必訪亮點】

1. 日治時期武德殿歷史建築。

2. 南投陶展示館。

3. 南投考古遺址及古物展示。

 

就在南投市熙來攘往的彰南路圓環一角,靜靜坐落著一棟武德殿,彷彿自外於熱鬧的市街,靜靜守著過去一段歷史。1997年,南投縣政府將其規劃為縣史館對外開放,不料,1999年就遇到921大地震,震壞了這座建築,後來歷經數次大大小小的修復工程,直到2022年終於再度重新開放,如今以南投陶展示館為主題,呈現超過200年歷史的南投陶文化。

 

仿唐歇山式建築之美

進入展館之前,自然要先好好端詳這棟宏偉的歷史建築。臺灣的武德殿曾經分布在臺灣各級行政區多達近100座,後來大多廢棄損毀,如今僅存12座,南投的武德殿為其中數一數二保存良好的建築。

 

南投武德殿建於1937年,採仿唐歇山式造型,日本稱為入母屋造,四坡式屋頂結合兩面山牆,破風面則有通風作用的格柵。山牆頂端可看到一個「武」字,搭配經卷形雲式鬼瓦。架高的建築採兩段式抬高放腳,由中軸線拾級而上,帶有尊敬與膜拜之意,原本正中央設有一個神龕,擺上武士的盔甲,如今已不復見。

武德殿仿唐歇山式造型設計,四坡式屋頂結合兩面山牆,凸顯當年的建築工藝與巧思。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產網

 

以經卷形雲式鬼瓦搭配「武」字的石刻,更能感受當年武德殿氣勢。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產網

 

走進武德殿建築本體,這裡原來是演武場,偌大的場地中間沒有任何一根柱子,氣勢不凡。當時日本人採用臺灣孟宗竹製作的竹劍在此練武,想像竹劍相擊發出清脆聲響,那個場面應是十分震撼。如今的演武場空間則作為特展使用。

空間寬敞的演武場現在作為特展和活動使用

 

抬頭仰望天花板還看得到原始屋架,證據就在屋架上的棟籤。日本人蓋房子十分重視信用,傳統會在屋架某處紀錄進料的廠商、料號、尺寸等資料,以示負責的態度,如今也成為記錄歷史的一部分。

再低頭看地板,館方在某個屋角保留下原始的避震彈簧。玻璃地板下方,可以看到建築主結構與地面水泥結構的接觸點用很粗的彈簧連結,一方面讓練柔術的學員在被摔倒時可以減緩震度、避免受傷,另一方面也讓地處地震帶的臺灣,在地震發生時,直接發揮吸震效果,以穩定建築物。80多年前的建築就考量到避震裝置也是令人讚嘆。

抬頭看向屋架,原始棟籤雖然已字跡模糊,仍是這座建築建造紀錄的珍貴史料

 

再低頭看地板,館方在某個屋角保留下原始的避震彈簧。玻璃地板下方,可以看到建築主結構與地面水泥結構的接觸點用很粗的彈簧連結,一方面讓練柔術的學員在被摔倒時可以減緩震度、避免受傷,另一方面也讓地處地震帶的臺灣,在地震發生時,直接發揮吸震效果,以穩定建築物。80多年前的建築就考量到避震裝置也是令人讚嘆。

館方特別製作一塊玻璃地板讓遊客可以看到下方的避震彈簧

 

歷史悠久的南投陶

往建築後方走,是南投陶展示館。南投陶,在清朝嘉慶年間就開始發展,可謂歷史悠久,也留下許多珍貴的文物,對南投有深遠的文化意義,因此南投縣政府決定將這裡規劃為陶展示館,並包含考古遺址展區、古物專區、縣史資料,為南投重要的歷史文化留下紀錄。

 

南投陶的發展在日治時期到達鼎盛階段,擴及水里、集集、竹山、南投市等地區。為什麼南投適合發展陶產業?主要是這裡的土質具有黏性,很適合窯燒。蛇窯是南投的特色,興盛的時候共有八座窯場,目前則剩下水里一座觀光蛇窯。

通往陶文化展示館的長廊設計成蛇窯剖面圖

 

蛇窯是建成長條形的窯,向後延伸大約30度的斜度,利用熱上升原理來燒陶,因為造型遠看很像蛇而得名。蛇窯是用柴燒,當落灰掉在作品表面,會形成凹凸不平的效果,成為它的特色。每次燒窯需要三天三夜,退火等它慢慢降溫又需要三天三夜,在陶產業很發達的時候,各家廠商會在蛇窯外等待,形成搶窯的盛況。館內則有一座蛇窯模型,讓遊客能對這種傳統窯燒方式更有概念,而後來都已轉型為電窯或瓦斯窯了。

館內的蛇窯模型讓遊客可以更清楚認識蛇窯的樣貌

 

南投陶展示館內的文物很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陶三寶是陶棺、習字磚、金魚缸。陶棺始於明治42年(1909年),為當時一位李元先生所生產,但銷路並不好,因為大部分的人對於火燒過的陶棺觀感並不好,本來已打算停產之際,卻又遇到八七水災,突然間有大量需求,於是又再撐了一段時間才真的消失。

 

習字磚則是一個聰明的發明。利用半燒成的陶土,因為尚未經過瓷化,密度比較低,可以吸水,剛好用來讓學生練習寫字,又能重複使用,也可說非常具有環保概念呢!

館內珍藏的文物,陶棺(左)與習字磚(右)

 

大型金魚缸常看到出現在早年的富貴人家,水象徵財庫,魚缸邊做成鯉魚造型的出水口,也象徵魚躍龍門,進水口大、出水口小,代表量入為出、財源滿滿,設計帶有許多巧思和吉祥寓意。

大型金魚缸也是舊時富貴人家的財庫,鯉魚造型的出水口亦有魚躍龍門之意。圖片來源:南投縣政府文化局典藏資訊網

 

南投考古遺址追溯到史前文化

南投陶的歷史有多悠久,從考古遺址可以一探究竟。早在日治初期,日本學者鳥居龍藏在埔里進行人類學調查時,就發現了大馬璘史前遺址(前陸軍愛蘭指揮部原址),年代距今約1000~3600年前,後來又經過多次挖掘,採集到許多石器與陶器,範圍也涵蓋了埔里地區水蛙窟、大馬璘及曲冰等重要的考古遺址,如今這些文物收藏在南投縣文化園區。

 

不只是館內,走到戶外,擺放了許多早年的各種大型器物,像是石磨、石臼、石飼料槽、榨紙漿用的石齒輪,其中重達100公斤的方形大石塊引起大家好奇,據說是以前考武舉人的項目,只知道目前還沒有遊客成功抬起來過。

從前武舉人的考試項目,要能舉起這塊100公斤重的大石頭

 

繞到建築的另一側,這裡收藏有一輛古老的三輪車,早年富貴人家出門就搭這種人力車,現在還可以在一些戲劇中看到,旁邊則有一台牛車,從它們鏽蝕的狀況,可以想見都非常有歷史。有了這些文物,我們才得以一窺古早人們的生活樣態,把文化記憶延續下去。

從古早三輪車和牛車一窺早年的生活樣貌

 

網址:https://www.nthcc.gov.tw/A2_1

地址:南投縣南投市彰南路二段65號

電話:04- 9220-2430

營時:09:00-17:00,國定假日及週一休

友站連結

贊助單位-日月光投控旗下子公司

聯絡資訊

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248號14樓

TEL:(02)2691-5577 FAX:(02)2691-5192

Mail:ce.service@asehome.com

Copyright @ 2024 ASE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