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YouTube上觀看林憶蓮2012年演唱「不必在乎我是誰」(李宗盛詞曲)的MV,當唱到「寂寞使人憔悴,是寂寞使人心碎」時,鏡頭轉到幾位中年男士,一臉淒然,而不少女士們在拭淚。再來的歌詞是「就算有人聽我的歌會流淚,我還是真的期待有人追……讓我先好好愛一回」。道盡今日工商社會,在工作壓力下,包括科學園區的工程師或病房裡的護理師,工時長到缺乏社交生活,寂寞者眾。婚友活動常是公司留住員工的重點工作。
年輕人如此,那中老年人又如何?今年元月英國首相梅伊新任命了一個大臣,直譯為「孤獨大臣」(Minister of Loneliness)。剛發布時大家以為是開玩笑,或是哈利波特小說中的新人物。英國不是設有很受肯定及各國欽佩的「衛生及社會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ocial Services),怎麼還要設個孤獨大臣?原因是英國6,500萬人中,竟然有900萬孤獨人口,其中當然以中老年人為主。 梅伊首相在任命的聲明中表示,希望面對眾多孤獨人口的挑戰,採取行動,處理老者、照顧者、失去摯愛者,那些沒有人可以與他們談天或分享想法和經驗的人,所承受的孤獨。
梅伊首相重視孤獨絕不是先知先覺,太多的研究顯示孤獨與各種生理指標高度相關,包括心血管、癌症、失智、自殺等。孤獨與憂鬱症也有高度的關聯,2017年5月,WHO發布憂鬱症是當前世界最大的健康問題之一,是眾多疾病及導致失能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全球有三億人口受憂鬱之苦,是導致醫療負擔的重要因素。多項研究更顯示,感到孤獨會加重生病的機會,長期孤獨會觸發細胞變化,減弱人類對抗病毒的能力,早死機會增加26%,就算健康水準相同,孤獨也會增加就醫次數及費用。
日本人口老化世界第一,有越來越多的「孤獨死」,他們在生前鮮少和外界聯繫,在家中身亡後要好一段時間才被人發現。2015年就有四萬件,所以需要新的行業「遺品整理士」,待遇相當高,但工作比殯儀館處理遺體更為辛勞,包括在榻榻米上滿是屍水腐爛長蛆的遺體。台灣人口老化速率第一,少子化、青壯年離家就業,造成單身戶近千萬。當然有些是為了節稅,雖和家人同住,但每人申報一戶住屋,但真正孤居者也絕對在六、七百萬人以上。孤居不只發生在人口外流的鄉間,在都會區也是普遍的現象,使得孤獨死在台灣也已不是新聞。
如何避免孤獨及它所引起的負面影響?根據本人主持的「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簡稱「高發會」)全國性的調查,55-75歲退休老人最想要的是「再就業」。也就是類同「高年級實習生」,薪資少些,工作時間短些,都很樂意。另外就是擔任志工,台灣醫院裡的志工人數超過五萬,比醫師還多。各類志工五十萬人以上,且以中老年人口為主流。
再就業或做志工表示「自己有用」,更重要的是有很多的社會連結,不會孤獨。就算是去除自我選擇因素(因身體健康才能再就業或做志工),老人就業及擔任志工者,比不是者健康長壽得多。研究顯示,就算是照顧孫子女,也會令人健康及減少憂鬱症。我們在北、高辦理「親愛的,我老了」展覽,聘請近百位「哥哥姊姊」(「高發會」對長者不稱阿公、阿嬤)擔任導覽員,雖只提供基本工資及保險,但顯見他們快樂得不得了,都成了好友,當然也不再孤獨,聚會時熱鬧情形不亞於小學生,有趣極了。
政府能力有限,且台灣因為政府貪腐及蓋太多蚊子館,大家不信任政府,不樂意交稅,稅賦只占GDP 12%,為現代民主國家中最低者,政府能提供的服務有限(從長照2.0成芭樂票就可知),民間「自救」是最好的方法。弘道基金會、老吾老基金會、高發會等等民間組織,提供了長者的「社會連結」,目前更組織全民造福(照服)時間銀行聯盟,各參加聯盟團體,不論是社區、教會、公司,社團(如扶輪社)等,各自徵求會員或員工,經過一致的訓練及認證,提供團體內需要照顧者各項服務(可以是失能的長照,也可以僅是陪伴,包括聊天、閱讀、陪伴上街、採購、就醫等),加以紀錄,當自己需要時便可優先提領。自助助人,就類同捐血後可優先接受輸血,但不必一對一對價,先在團體內辦理,未來以跨團體為目標,期能創造沒有孤獨的祥和社會。
———————-
年輕人如此,那中老年人又如何?今年元月英國首相梅伊新任命了一個大臣,直譯為「孤獨大臣」(Minister of Loneliness)。剛發布時大家以為是開玩笑,或是哈利波特小說中的新人物。英國不是設有很受肯定及各國欽佩的「衛生及社會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ocial Services),怎麼還要設個孤獨大臣?原因是英國6,500萬人中,竟然有900萬孤獨人口,其中當然以中老年人為主。 梅伊首相在任命的聲明中表示,希望面對眾多孤獨人口的挑戰,採取行動,處理老者、照顧者、失去摯愛者,那些沒有人可以與他們談天或分享想法和經驗的人,所承受的孤獨。
梅伊首相重視孤獨絕不是先知先覺,太多的研究顯示孤獨與各種生理指標高度相關,包括心血管、癌症、失智、自殺等。孤獨與憂鬱症也有高度的關聯,2017年5月,WHO發布憂鬱症是當前世界最大的健康問題之一,是眾多疾病及導致失能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全球有三億人口受憂鬱之苦,是導致醫療負擔的重要因素。多項研究更顯示,感到孤獨會加重生病的機會,長期孤獨會觸發細胞變化,減弱人類對抗病毒的能力,早死機會增加26%,就算健康水準相同,孤獨也會增加就醫次數及費用。
日本人口老化世界第一,有越來越多的「孤獨死」,他們在生前鮮少和外界聯繫,在家中身亡後要好一段時間才被人發現。2015年就有四萬件,所以需要新的行業「遺品整理士」,待遇相當高,但工作比殯儀館處理遺體更為辛勞,包括在榻榻米上滿是屍水腐爛長蛆的遺體。台灣人口老化速率第一,少子化、青壯年離家就業,造成單身戶近千萬。當然有些是為了節稅,雖和家人同住,但每人申報一戶住屋,但真正孤居者也絕對在六、七百萬人以上。孤居不只發生在人口外流的鄉間,在都會區也是普遍的現象,使得孤獨死在台灣也已不是新聞。
如何避免孤獨及它所引起的負面影響?根據本人主持的「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簡稱「高發會」)全國性的調查,55-75歲退休老人最想要的是「再就業」。也就是類同「高年級實習生」,薪資少些,工作時間短些,都很樂意。另外就是擔任志工,台灣醫院裡的志工人數超過五萬,比醫師還多。各類志工五十萬人以上,且以中老年人口為主流。
再就業或做志工表示「自己有用」,更重要的是有很多的社會連結,不會孤獨。就算是去除自我選擇因素(因身體健康才能再就業或做志工),老人就業及擔任志工者,比不是者健康長壽得多。研究顯示,就算是照顧孫子女,也會令人健康及減少憂鬱症。我們在北、高辦理「親愛的,我老了」展覽,聘請近百位「哥哥姊姊」(「高發會」對長者不稱阿公、阿嬤)擔任導覽員,雖只提供基本工資及保險,但顯見他們快樂得不得了,都成了好友,當然也不再孤獨,聚會時熱鬧情形不亞於小學生,有趣極了。
政府能力有限,且台灣因為政府貪腐及蓋太多蚊子館,大家不信任政府,不樂意交稅,稅賦只占GDP 12%,為現代民主國家中最低者,政府能提供的服務有限(從長照2.0成芭樂票就可知),民間「自救」是最好的方法。弘道基金會、老吾老基金會、高發會等等民間組織,提供了長者的「社會連結」,目前更組織全民造福(照服)時間銀行聯盟,各參加聯盟團體,不論是社區、教會、公司,社團(如扶輪社)等,各自徵求會員或員工,經過一致的訓練及認證,提供團體內需要照顧者各項服務(可以是失能的長照,也可以僅是陪伴,包括聊天、閱讀、陪伴上街、採購、就醫等),加以紀錄,當自己需要時便可優先提領。自助助人,就類同捐血後可優先接受輸血,但不必一對一對價,先在團體內辦理,未來以跨團體為目標,期能創造沒有孤獨的祥和社會。
———————-
楊志良
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為公共衛生學者、行政院前衛生署署長,目前為亞洲大學名譽教授,以及擔任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及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長期從事公共衛生教學及研究。任職衛生署長時,批判時局,挑戰權威,被稱為「台灣最有guts的歐吉桑」;卸任後,不改其志,面對台灣社會問題,勇於提出建言,希望台灣有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