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無動力方式,從台東大武外海,搭乘黑潮,閱讀黑潮,緣台灣東部沿海漂流到宜蘭蘇澳外海的一趟漂流計畫。計畫目的為的是進一步探索黑潮、探索海洋。
黑潮是地球上的主環流,是影響台灣環境和生態持續且永恆的最大天然力。島上的一草一木都深受黑潮影響,島上居民的心性當然也與黑潮密切相關。
因長期政治戒嚴,海防森嚴,又長期缺乏海洋教育,島嶼社會已習慣將海洋視為拚海鮮的場域和危險領域。
我們已逐步失去海洋天賦、海洋優勢可提供給島嶼人民的發展潛能。
從海洋環境、海洋產業、海洋活動、海洋文化、海洋精神到海洋藝文,一層層來檢視,敗壞的敗壞,設限的設限,被邊緣化的幾乎消失不見了,
我們這島嶼社會,數百年來幾乎是集體背對著海。
背對海的島嶼,好比受限在缸子裡徘徊找不到出路的水族。
漂流計畫的意義,期望能透過黑潮漂流行動,進一步了解黑潮,並倡議及累積島嶼向海探索、向海發展的能量。
若以感性的文學語言來描述黑潮漂流計畫的意義:一旦讀懂黑潮,我們的心將重新浮現一座島嶼,和不再迷航的自己。
當島嶼轉過頭來面對開朗展放的海闊天空,島嶼的氣度、島嶼的發展格局必將有所不同。
有朋友問:「為何要冒險執行海上計畫?」
我想,怕風險,怕意外,人之常情,但如果大家都留在人之常情的安全範圍裡,因島嶼有限,我們就不會有既定資產以外的收穫。
冒險是必要的,但絕不是冒然逞能。特別是難度高,或不確定因素特別複雜的海洋計畫,經驗教給我,盡可大膽構想大膽規劃積極準備,
但是,行動一旦入海,我會一百八十度改變態度,轉為細心謹慎,甚至是以相對保守的態度來執行計畫。
因為我知道,海洋不可輕忽。我也知道,再如何思慮、如何膽大,我們能掌握的都不及於現實海洋的萬分之一。
我們必要以積極冒險犯難的開創精神,向海探索,讓島嶼社會擁有轉過頭來海闊天空的機會。
但執行海上計畫,我會要求自己做好將所有想得到的不確定因素,盡全力轉化為可行的確定。
我會準備好這樣的心情和態度來執行每一趟海上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