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散策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Threads 聯絡我們
最新動態

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假魚

2018-03-19

      

     好幾年前參訪一處由傳統漁港第二春轉型發展的新興觀光魚市,新建築、新場地,加上有效宣傳,果然吸引大批觀光人潮。

 「啊這現撈的嗎?」買魚人問。

 「是啊,有夠青,本港現撈的。」賣魚人答。

  不對,這條買賣的魚分明是養殖魚類,商家竟冒充本港現撈來賣。況且,只要稍稍了解這漁港的漁產特色,不難明白,這漁港的漁撈海域根本撈不到這種魚。

     參觀過後,我心裡想,這魚市的熱鬧大概撐不過十年光景。

     不是講閒話潑冷水,而是這觀光魚市賣假魚。

     並不是鄙視養殖魚產為假魚,也不是以野生採捕魚類為尊貴。台灣沿海的野生魚類已面對過度漁撈及環境汙染棲地破壞等等因素而快速枯竭,以養殖魚類為海鮮選項,來紓解沿海野生魚類的捕撈壓力,是不少專家的建議。

    商家確實不應該以欺瞞的心態做買賣。騙一回,騙兩回,大概沒有人願意繼續被騙第三回。所以我說撐不過十年好光景。

    果然,短短幾年後再去逛時,景象已從過往的繁榮到如今近乎蕭條。

    依著漁港開辦的觀光魚市,強調的特色不外乎:本港現撈特別新鮮,產地直銷特別便宜。不然就近一般市場買魚就是,何必大老遠跑到漁港來消費。漁港開辦的魚市不是不能販賣養殖魚產,但 主、次要魚產必要講清楚說明白,至少不能存心欺騙消費者。

    這「假魚」歪風,竟然也颳到定置漁場。

    生性愛嘗鮮,得空時常在漁場起網收魚時分前往採買新鮮魚獲。一般定置漁場魚獲通常直接批給中盤魚販,但也兼做些散客零賣。零賣場子不大,通常簡單幾箱保麗龍盒子裝著魚產擺在地上。好比農地的現採買賣,標榜現採新鮮,因此也吸引不少懂門道的在地人前來採買。

    前些天去漁場買魚,竟也看到好幾箱養殖魚擺在賣場販賣。業者無須語言欺瞞,但魚目混珠存心欺瞞消費者的心態昭然若揭。

    這兩起假魚事件,除了說明了商家炒短線賺一時的欺騙行為外,這現象也標示出我們沿海魚類資源快速敗亡的警訊,還可以談的是,為何漁業發達四處漁港到處魚市處處海鮮餐廳的台灣,為什麼魚產消費者還這麼好騙,又為何短短數十年,我們已經將老天賦與的魚類資源敗壞到如此淒涼地步。
   
   假魚現象,其實環環相扣互有關聯。
 

友站連結

贊助單位-日月光投控旗下子公司

聯絡資訊

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248號14樓

TEL:(02)2691-5577 FAX:(02)2691-5192

Mail:ce.service@asehome.com

Copyright @ 2024 ASE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