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熱帶的台灣,每年一到端午節,住家附近蛇類出現事件開始增多,一直要到十月以後才減少,卻又不會完全絕跡。無稽的雄黃、石灰、鵝糞、符咒,都阻止不了蛇的靠近。然而更無法阻止的是人的奇特的想像力,把所有的蛇都當成全民公敵,都是讓人不舒服的動物。一定要除之而後快。由有甚者,即使除掉了蛇,人還是會反覆思想起那令人厭惡的身形。
但是要求人們描述蛇的樣子、顏色、花紋,要人回憶在自已的經歷中何時受到蛇的騷擾和攻擊,卻罕見人們可以有正確的認識或確實的記憶。因此可以確定,許多人根本不認識蛇,卻又可以想像出一大堆無稽的言論。究其根源,多是一代一代的誇張閑言。
蛇的不喜歡人,比起人之厭惡蛇,有過之而無不及。試想,體重只有人的百分之一,腰圍只有大拇指粗細的一隻動物,既不可能把人吃下去,會願意找人麻煩嗎?
全身貼在地面的蛇,可以在人沈重的腳步還在遠方,就感覺到震動而早早離開了。來不及躲起來的蛇,忽然見到一個龐然大物,會採取的策略可能是靜止不動,希望巨人見不到他,或是做出威脅的姿勢,希望巨人可以知難而退。
人要吃飯,而且一天起碼要吃三次。蛇要填飽肚子,一年卻不用吃三次。如果食物少了,當然蛇得多花點時間拋頭露面。如果蛇習慣找食物的地方沒有食物了,當然得到一些他本來不喜歡的地方找。
這可能就是問題所在!當本來有食物的森林、草地、池塘,都不再有老鼠、青蛙;在人的住所周圍,倒是有許多靠人存活的家鼠、蟑螂、雞鴨。當本來可以躲藏的樹根、地洞消失,因此也只能到人居所附近找藏身之處。
蛇不會拿刀把人斬成十七段,蛇不會一天去咬十個人,蛇不會把人剝皮後把膽取出吃掉,蛇更不會去和許仙結婚生子。
蛇只是要偶而吃頓飯,吃完睡很久。把蛇的小小願望都破壞掉的人,為什麼都說是蛇的錯?
但是要求人們描述蛇的樣子、顏色、花紋,要人回憶在自已的經歷中何時受到蛇的騷擾和攻擊,卻罕見人們可以有正確的認識或確實的記憶。因此可以確定,許多人根本不認識蛇,卻又可以想像出一大堆無稽的言論。究其根源,多是一代一代的誇張閑言。
蛇的不喜歡人,比起人之厭惡蛇,有過之而無不及。試想,體重只有人的百分之一,腰圍只有大拇指粗細的一隻動物,既不可能把人吃下去,會願意找人麻煩嗎?
全身貼在地面的蛇,可以在人沈重的腳步還在遠方,就感覺到震動而早早離開了。來不及躲起來的蛇,忽然見到一個龐然大物,會採取的策略可能是靜止不動,希望巨人見不到他,或是做出威脅的姿勢,希望巨人可以知難而退。
人要吃飯,而且一天起碼要吃三次。蛇要填飽肚子,一年卻不用吃三次。如果食物少了,當然蛇得多花點時間拋頭露面。如果蛇習慣找食物的地方沒有食物了,當然得到一些他本來不喜歡的地方找。
這可能就是問題所在!當本來有食物的森林、草地、池塘,都不再有老鼠、青蛙;在人的住所周圍,倒是有許多靠人存活的家鼠、蟑螂、雞鴨。當本來可以躲藏的樹根、地洞消失,因此也只能到人居所附近找藏身之處。
蛇不會拿刀把人斬成十七段,蛇不會一天去咬十個人,蛇不會把人剝皮後把膽取出吃掉,蛇更不會去和許仙結婚生子。
蛇只是要偶而吃頓飯,吃完睡很久。把蛇的小小願望都破壞掉的人,為什麼都說是蛇的錯?
————–
吳聲海
出生及成長於台北市。台灣大學動物學系學士、美國密西根大學博士。任教於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及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教授脊椎動物和比較解剖。對自然界各種現象都有興趣,但是只有時間接觸脊椎動物,在研究環境中的生態職位是雜食偏腐食。目前努力的重點是:不要讓的台灣食蛇龜在我有生之年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