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散策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Threads 聯絡我們
綠色大地

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寛窄

2018-05-21

有位學生問我:「因為喜歡海而選讀海洋相關科系,但又覺得這門海洋專業似乎比較不容易有前途,你的看法呢?」

我反問他,海洋與陸地相比,你覺得哪個寬,哪個窄。

3/10與7/10的對比,這位學生還是猶疑的想了一下,才會意過來。

人的慣性之一,我們習常以俗成觀點來遮覆了事件本質。海、陸比較,面積只是比喻,海洋蘊含的資源與機會事實上都遠超過陸地。

台灣社會的海洋意識、海洋思維、海洋發展,確實是慢了好幾步,因而造成「海洋沒出路」的錯覺。海洋在台灣社會,除了淪為海鮮來源之外,就是水深危險請勿接近的暗黑領域。海洋的開闊與深邃,海洋的各種開展可能,在台灣都被不合理的認知給窄化了。

目前看來,台灣的海洋專業對比其它領域的發展機會如提問那位學生以為的,似乎是比較不容易。然而,大趨勢來看,好幾位國際發展專家都提出看法:未來是藍色世紀,是太平洋世紀。這類推論,理論依據相當明確,人類在陸地上的開發,已將近飽和,陸地上的資源將越來越匱乏,競爭也將越來越劇烈,向海尋求新機會將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

台灣位居太平洋西緣,亦是東亞陸棚邊緣,是展望太平洋的島鏈焦點,亦是戰略據點,台灣的海洋生物資源或非生物資源都堪稱全球一流,台灣的海洋發展優勢是老天給我們的海洋厚禮。照理說,懂得攀住優勢發展,除了事半功倍,更有機會踩上國際高峰。

寬、窄本質其實一目了然。

但台灣社會氛圍往往教我們挑選安穩、安全的路來走:有前例可援的路或大多數人走的路,以為這樣的途徑風險最小成功機率最大。我們年輕人不願意冒險,不願意探索新領域、不輕易走開創的路,習慣以功利、學歷角度,而不是以興趣或自覺來做選擇,於是,大家走窄路、擠窄門,孜孜矻矻、眼青鼻腫的去攀爬只有少數人有機會登上的金字塔頂尖。

若以平面三百六十度而言,過去以為唯一的窄路、窄門以外,我們似乎忽略了外在還有三百五十九度的機會,海島除了競爭激烈的陸地世界,外頭還圍著開闊的大海,而外在需要的,不過一點冒險及開創的勇氣。

寬窄,不過一念之間。

—————————————————–
廖鴻基
1957年生,花蓮人,花蓮高中畢業。曾在沿海漁船上工作,曾經執行花蓮及墾丁海域鯨豚生態調查計畫,規劃賞鯨活動,創設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也曾在我們遠洋漁船及貨櫃船上作隨船報導。二十餘年海上生活,寫下《討海人》、《鯨生鯨世》、《漂島》、《領土出航》、《後山鯨書》、《大島小島》、《海童》等二十餘部海洋文學作品。作品常見於各級教科書,也曾獲一些文學獎肯定。

 

友站連結

贊助單位-日月光投控旗下子公司

聯絡資訊

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248號14樓

TEL:(02)2691-5577 FAX:(02)2691-5192

Mail:ce.service@asehome.com

Copyright @ 2024 ASE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