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導遊的學養俱佳,進入一棟老宅,他可以滔滔不絕講兩個鐘頭,從這屋子的歷史,講到這屋子轉賣的過程,再由歷任屋主講到品味與生活,每一根柱子,每一塊地磚,在他口中,件件都是寶,事事都有學問。
這麼有學問的導遊,跟著他的遊客卻越走人越少,故事其實很精采。我真想把它錄下來,但聽了一個小時多之後,我也乏力了,那些重要的歷史典故,漸漸變成催眠的背景音樂,一間屋子聽下來,只記得前面第一個笑話,後頭全忘個精光。
第二個導遊是個「阿伯」,阿伯看起來沒學問,講話其實也挺結巴的,逛的也是古村落,也是一棟大屋,大屋外有磚雕,他吶吶半天講不出上頭刻什麼,還是我們團裡的張老師厲害,只瞄兩眼:「蘇武牧羊」
阿伯導遊很開心:「對對對,就是蘇武牧羊,你怎麼知道的?」
張老師學問好:「那些羊都是公的啊,歷史上好像只有這個蘇武牧的是公羊。」
這一說,大家都擠上前去,目的都是在找找磚雕裡頭有沒有母羊。
另一邊也有個磚雕,不用導遊喊,我們全在猜:五個孩子搶一頂帽子:「那到底是什麼呢?」
有人猜五子登科,有人猜五福臨門,也有人講是五子奪帽。
阿伯導遊笑呵呵:「有人猜對了哦,正確的名字叫做五子登科,恭喜李媽媽,今天午餐,可以多喝一杯茶。」
阿伯導遊喜歡故弄懸虛,很多景點他都說他不知道,等我們猜出來,他才再做一點點補充,因為有趣,大家都在找答案,有的對有的不對,一下車人人都圍著他,就想第一個找到「比導遊答案厲害的答案」,我家女兒本來無精打采,結果就在這種半猜半答的熱烈氣氛下,自己找到好多謎底,回來之後,還上網把那天的行程再仔細比對一番,學習直到了第二天還欲罷不能。
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我自己當老師,也要很努力克制自己,才能把找出答案的樂趣還給小朋友,當然囉,想要做個「明明很厲害卻又要裝做不太厲害」的導遊,事前的準備功夫其實要更足,只有底氣夠足,才能大智若愚,才能把最複雜的學問簡單化。
下回帶孩子出門,或是孩子來找你問問題,嗯,聰明的你,記得裝笨一點哦~
王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