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散策 Youtube Facebook 聯絡我們
綠色大地

廖鴻基:認識及保護鯨豚的理由

2017-11-13


 
     「人類是陸地上的動物,何必去認識海水裡的鯨豚?」每次介紹鯨豚生態時,常被問到的問題。
 
    過去捕鯨年代,恆春半島海域曾是捕鯨場,墾丁海灣也曾是著名的捕鯨基地。缺乏肉類蛋白質的年代,海豚也時常如漁獲般躺在漁市場裡拍賣。那個年代,鯨豚滿足我們腸胃,滿足我們生存需求的養分。

    大約30年前,有人開始對鯨豚做生物研究,而成為台灣少數的鯨豚學者專家。鯨豚專家們得到的是鯨豚提供的海洋生物研究養分。
   
    1996年,有人籌組「台灣尋鯨小組」於花蓮海域從事鯨豚生態觀察,統計出花蓮海域的鯨豚發現率高達92.4%。台灣東部沿近海鯨豚資源確實豐富。藉由觀察,又有人將海上鯨豚接觸心得以文字、以攝影記錄,出版作品,鯨豚提供給我們藝文創作的養分。

    過去,我們習常將陸地與海洋切割成鹹淡無關的兩個世界,忘了海洋對海島的實質影響,包括天候、環境、生態、國防、經貿、文化 … 一直影響到每個島民的心性和未來。

   鯨豚是台灣重要的海洋生物資源,經由介紹而進一步接觸和認識,如此豐富的鯨豚資源將提供我們開闊的海洋發展機會。
 
   1997年,台灣賞鯨活動啟航,20年內,搭乘賞鯨船出航的遊客,單單花蓮港都已超過500萬人次,藉由鯨豚生態之美,賞鯨活動大舉突破台灣走向海洋最困難的一步。

    如今台灣社會若提到吃鯨豚肉,恐怕立刻會被白眼對待。台灣社會跟鯨豚的關係,短短數十年內,從滿足腸胃層次躍升為滿足心靈的觀察等級。
 
    這步躍進,回頭來看,我們是一步步走過鯨豚為台灣海島鋪陳的海洋橋樑。

    鯨豚是海洋哺乳動物,必要浮出海面換氣呼吸,這海域若鯨豚資源豐富,航行途中,有機會與牠們在海面相遇。鯨豚亦是海洋食物鏈的高層生物,牠們於這方海域出沒,顯示水面下有一定量牠們的食物(魚類)存在。所以鯨豚被認為是海洋生態指標型生物,藉由牠們的水面發現率,標示這方海域海洋生物資源的豐富程度。
 
   「海洋生物如此多樣,為何特別保護鯨豚?」當鯨豚成為保育類動物後,不少人詢問這類問題。
 
   當然不只是因為牠們聰明可愛,關懷鯨豚,其實就是關懷海洋。
 

友站連結

贊助單位-日月光投控旗下子公司

聯絡資訊

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248號14樓

TEL:(02)2691-5577 FAX:(02)2691-5192

Mail:ce.service@asehome.com

Copyright @ 2024 ASE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