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散策 Youtube Facebook 聯絡我們
藝文散策

臺灣鳳梨工場 細說鳳梨罐頭產業的黃金年代

2024-05-08

臺灣鳳梨工場

【必訪亮點】

  1. 建於1925年的日治時期紅磚建築。
  2. 三大鎮館之寶:鳳梨罐頭標籤牆、復刻封罐機、罐頭光雕牆。
  3. 品嘗在地鳳梨製作的甜品、飲料。 

 

來到高雄主要的鳳梨產地大樹區,鳳梨依然是農戶的主要作物,曾經有個產業與之息息相關,並曾在台灣興盛,但如今只剩下大樹區九曲堂還保留了它的足跡,那就是鳳梨罐頭產業。甜蜜蜜的鳳梨罐頭,是小孩子最愛的古早味零嘴之一,也是拿來增添料理風味的好食材,而如今想要認識鳳梨罐頭的前世今生,只有在「臺灣鳳梨工場」。

撰文/秦雅如 攝影/王星鑑

 

從日治時期發跡的產業

鳳梨罐頭產業在台灣輝煌一時,到了1970年代甚至是全世界鳳梨罐頭產量的冠軍,而其源頭要從日本時代說起。

 

三座保留下來的日治時期紅磚建築,是走進這段歷史的第一步。來到主展館,追溯鳳梨罐頭在台灣出現的開端,關鍵人物是跟著日本軍隊來台、做民生物資生意的岡村庄太郎先生,他在台灣南部吃到鳳梨時驚為天人,認為如果運回日本賣應該會賺大錢,但當時生鮮運送技術尚不成熟,於是他想到開發罐頭,1902年他在現今鳳山捷運站附近設立了第一間鳳梨罐頭工廠。

展館裡介紹開啟鳳梨罐頭產業的關鍵人物岡村庄太郎。

但當時台灣除了鳳梨,沒有罐頭包材,沒有出口用的木箱,甚至罐頭裡面的糖漿也沒有,由於靠進口的成本過高, 使得鳳梨罐頭產業一直無法轉虧為盈。直到1920年代,東洋製罐株式會社在高雄設立了製罐工廠,再加上鳳梨罐頭走向「夏威夷模式」,也就是「現代化機械、自營農場、外來種」的商業模式,台灣的鳳梨罐頭產業才開始蓬勃發展。

 

1920是台灣鳳梨罐頭產業的第一個黃金年代,到1930年代達到高峰,全盛時期全台灣有81家工廠。1925年,大稻埕商人葉金塗的泰芳商會也來到高雄設立工廠,如今九曲堂的「臺灣鳳梨工場」位址即是他的第三、第四廠區。

鳳梨罐頭從家庭食用到營業用,有不同容量及切片方式,開發出多種樣式。

鳳梨罐頭從家庭食用到營業用,有不同容量及切片方式,開發出多種樣式。

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鳳梨罐頭工廠造成市場惡性競爭的亂象,於是日本政府在1935年成立臺灣合同鳳梨株式會社,把81家收編為一家,而葉金塗也因為退出株式會社,使得這棟建物在1935年     成為臺灣合同鳳梨株式會社的辦公廳。戰後,國民政府接管,將臺灣合同鳳梨株式會社改為臺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鳳梨分公司,1955年出售民營,成為台灣鳳梨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大家現在熟知的台鳳。說起來,這棟1925年的建物,比台鳳公司整整早了30年呢!

臺灣鳳梨工場現址是原泰芳商會第三、第四座鳳梨罐頭工廠。

 

鳳梨品種演化與三大鎮館之寶

主展館也帶民眾認識各種鳳梨品種,原來做為鳳梨罐頭的鳳梨品種也有一段有趣的演變史。

 

十七世紀,福建、廣東一帶的先民把鳳梨種苗帶進台灣,當時的品種稱為「在來種」,個頭比現在坊間的鳳梨小了一半,而且它的花腔(芽眼)很深,必須人工削皮處理,而且會削成螺旋狀。後來日本政府到夏威夷考察,發現長成圓筒狀的「開英種」,由於它頭尾直徑差不多,可以機械削皮,於是台灣便大量改種開英種,館內也展示了這兩種鳳梨的模型。

從鳳梨品種了解鳳梨罐頭的演變。

隨著台灣農業技術改良,演變至今,台灣已經發展出18個鳳梨品種,食用級鳳梨以金鑽鳳梨為大宗,占了八成以上,其次是牛奶鳳梨;而加工用鳳梨則有一、二、三號系。另外一個小秘密是,因成本考量,如今台糖、台鳳兩家鳳梨罐頭的原料和製造都已經移到了東南亞,台灣的加工用鳳梨主要用在鳳梨酥。

 

這裡還有三大鎮館之寶值得駐足。首先是一面展示了72張鳳梨罐頭標籤紙的標籤牆,每一張標籤都有故事。像是畫了兩隻鹿的就是泰芳商會的特色,據傳葉金塗非常喜歡鹿,取其與福祿壽的「祿」同音,因此坊間又稱之為雙鹿牌。此外,台商特別喜歡以動物為圖案,日商則偏好有軍國主義色彩的圖樣。

鳳梨罐頭標籤牆展示不同商會與不同時期的標籤特色。

 

第二樣寶物是復刻日治時期的封罐機,館內提供彩繪標籤紙與封罐體驗,也可以選擇在以鳳梨纖維做成的鳳纖紙上寫下心願的心願封罐或者存錢筒封罐,而遊客最期待的就是踩下封罐機發出喀擦清脆聲的那一刻。

 

以罐頭做成的光雕牆是另一個看點,其難度在於必須投影在不規則的金屬波紋曲面,在上了一層又一層的消光漆之後,才終於能展現光雕的效果,成為一種藝術創作。

臺灣鳳梨工廠有標籤紙彩繪和封罐體驗活動。

 

大樹水鄉的鳳梨好滋味

原本做為接待所的展館「水水大樹」,記載的是大樹區的人文史地,這一棟也是有最多特色的建築。山牆設計了牛眼窗當裝飾,進門雨庇處做了羅馬柱,顯現的是當時流行的和洋折衷建築樣式,再仔細看牆角有磚紅色的陶製落水管,代表大樹區曾經也是磚瓦窯業興盛的地方,而水源豐沛與酸性紅土正是造就大樹區適合種植鳳梨與發展磚窯業的條件。

        「水水大樹」展間介紹大樹區的產業與人文特色。

大樹區是水源之鄉,清道光年間,鳳山知縣曹謹發現了這裡的水資源,提出興築水圳引水灌溉大高屏地區的想法,即有名的曹公圳。也由於這裡的土質屬於紅土,很適合鳳梨生長,因此從康熙年間大樹就已經開始種植鳳梨,後來又種了荔枝,目前全台灣的玉荷包產量有八成以上來自大樹。

 

從磚瓦窯業發展出的製陶藝術,當地具代表性的有三和瓦窯與藝術家林昭地。林昭地作品的特色是不上釉,完全靠稻穀和粗糠燒製,並運用大樹當地的紅土,燒出來的作品帶有紫色的色澤,因此他把自己的作品命名為紫雲燒,也在展館中陳列。

「水水大樹」展館介紹大樹區的文人史地。

走到另一棟「旺來會社」,可以小坐片刻品嘗一下以在地鳳梨製作的好滋味。臺灣鳳梨工場整個場域包括餐飲,都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自營,他們與在地小農合作,開發出酵素鳳梨冰、鳳梨酵素蜂蜜飲等特色單品,在鳳梨產季,工作人員更是自己熬製鳳梨醬、煮鳳梨冰茶。這裡還有一項獨家產品,利用園區的戶外空間,種植了多達16個鳳梨品種,除了觀賞之外,如果剛好遇到採收時節,便有機會嘗到現採現殺的新鮮鳳梨,而且可能是市面上都吃不到的品種口味。

 

深耕在地,與土地結合,臺灣鳳梨工場有這麼一句話:「我們不是真的工廠,但我們展示台灣鳳梨罐頭產業的黃金年代。」他們真正一步一腳印實踐著。

園區裡種植有16個品種的鳳梨,也與在地小農開發出多種鳳梨製品。

 

友站連結

贊助單位-日月光投控旗下子公司

聯絡資訊

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248號14樓

TEL:(02)2691-5577 FAX:(02)2691-5192

Mail:ce.service@asehome.com

Copyright @ 2024 ASE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