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散策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Threads 聯絡我們

日月光、高榮雙雄 打造「智能行動醫療巡迴車」 守護高雄民眾健康

日月光集團響應高雄市政府推動高齡友善及長照政策,投入1,200萬元,結合高雄榮民總醫院專業醫療團隊打造高階「智能行動醫療巡迴車」,以移動式醫院為主軸,全新設計全台灣唯一設備最完善、最先進的長照與身障服務醫療車,其中包含長照守護、高齡健檢、成人健檢、肌少症、衰弱症、骨密檢測等多項先進設備。並於3月5日在高雄榮民總醫院舉行醫療車捐贈儀式,儀式由高雄榮民總醫院院長劉俊鵬,與日月光集團行政長汪渡村共同主持,邀請到高雄市政府韓國瑜市長率市政團隊親臨祝福,在眾多嘉賓的見證下,啟動「智能行動醫療巡迴車」引擎,送健康到高雄市的每一個角落。
 

日月光與榮總擕手打造「智能行動醫療巡迴車」是劃時代的重要研發,發展智慧雲端醫療與無邊界醫院,帶給高雄民眾更多全新的醫療服務體驗,儀式現場由高雄榮民總醫院院長劉俊鵬,與日月光集團行政長汪渡村共同主持,並與高雄市市長韓國瑜、衛生局局長林立人、觀光局局長潘恆旭、社會局副局長葉玉如、高雄市議員陳麗珍、議員李雅芬、議員李雅慧、議員陳善慧、日月光集團高雄廠總經理羅瑞榮、資深副總周光春、日月之光基金會董事長蔡天仁,等一同見證祝福。


日月光高雄廠總經理羅瑞榮(左二)在「智能行動醫療巡迴車」捐贈儀式,向高雄市長韓國瑜(背對鏡頭)握手寒暄。

高雄榮民總醫院劉俊鵬院長致詞時表示:「高雄榮總是高屏地區唯一的公立醫學中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無論是國內重大災害或國際醫療援助,醫護團隊都全力投入。日月光集團選擇與高榮結緣合作打造『智能行動醫療巡迴車』,也是對『高雄榮總』品牌的肯定,高榮也非常珍惜這份資源,經縝密籌劃及結合高榮的醫療科技與實務智慧後,打造這部獨具特色多功能『智能行動醫療巡迴車』。」
 

高雄榮總院長劉俊鵬(中圖右起)、高雄市長韓國瑜、日月光集團行政長汪渡村、日月光高雄廠總經理羅瑞榮與資深副總周光春等一起參加「智能行動醫療巡迴車」捐贈儀式,汪行政長手持象徵智能行動車鑰匙捐贈市府與醫療團隊,由韓市長與劉院長代表接受。

高雄市市長韓國瑜致詞時表示:「很高興看到日月光集團與高雄榮民總醫院合作,打造全台灣唯一最完善的「智能行動醫療巡迴車」,相信未來能造福高雄市民,也能成為長照健檢醫療車的開路先鋒,期待未來會有更多的企業一同響應,發展智慧雲端醫療與無邊界醫院,讓高雄的行動醫療服務更多元更完善!」
 
日月光集團行政長汪渡村致詞時表示:「隨著全球人口高齡化,如何改善老年人長期照護的生活品質,是各國普遍關注的問題。日月光集團於高雄起家,全球員工數6萬多名,在高雄旗艦廠就有2萬5千名員工。日月光集團有感於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因此選擇全國第一家專為為長者進行全方位醫療與照顧服務的高雄榮總,合作高階「智能行動醫療巡迴車」,創新整合智慧科技與長照醫學專業,並延伸到社區的長期照顧據點、活動中心,為行動不便及高齡長者提供健檢服務、預防醫療等,將健康溫暖直送到家,以達到落實在地安養、在地老化的目標,守護大高雄民眾健康。」
 
總價超過1200萬元的「智能行動醫療巡迴車」設計初衷為日月光集團與高雄榮總,為響應高雄市政府推動高齡友善及長照政策,提供大高雄地區民眾行動醫療、預防保健,以預防衰老及高齡健康為本車主打服務亮點,達到促進長者健康福祉,落實在地安養、在地老化的目標。 本車除提供專業成人健檢、老人健檢外,特別提供高階骨質密度、身體組成分析、超音波檢查來落實肌少症、衰弱症等篩查,硬體設備完美結合由高雄榮總研創中心與夥伴廠商合作開發的智能醫療資訊平台,可即時產生初步報告,並可翻譯多國語言,提供最迅速確實的回饋報告。同時未來「智能行動醫療巡迴車」也將配合任務出車,連結乳房攝影車、子抹車,並提供成人健檢、老人健檢及四癌篩檢等完善服務。

第五屆 第一階段 日月光環保學術碩、博士論文獎助 17位入選

第五屆日月光「環保學術碩、博士論文獎助」,經過嚴格評選,第一階段博士論文有3篇、碩士論文有14篇,共計17篇通過評選,2月21日先行頒發每位1萬元的獎助學金,預計今年11月完成最後審查通過,頒發餘額獎助學金。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林浚南表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為鼓勵更多優秀人才,關心環保議題,進而提出解決辦法,2014年起舉辦「環保學術碩、博士論文獎助」,以支持學術發展,積極培養環保學術人才而設,得獎者都是大學中的菁英,他勉勵得獎者未來畢業後不論是在學術界、或是業界,都能不忘初衷,作為環保的實錢者,台灣土地是大家的,需要得獎者多付出心力,共同為維護環境而努力。
                                                        
細數日月光環保學術碩、博士論文獎助得獎論文包羅萬象,如台大環工所博士生官崇煜,以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系統為主軸,進行土壤復育、環境綠化、產生能源等多元功能研究,希望能將系統性的植物體持續資源化。
 
台大環工所環境規劃組博士生吳衍諭以「台灣政策環評制度流程改善分析-以台灣能源政策為例」的研究,突破原已熟悉的量化方法,改採用質性研究法跟數位利害關係人進行深入訪談,提出以區塊鏈為技術的創新商業循環模式。
 
國立成功大學環工所博士生陳緻紘「探討生物復育法處理在各介質中碳氫化合物之生物可及性」,以台灣沿海海域為範疇,馴養出當地海域的「油降解菌」,改革既有生育復育法、同時提高生物處理效率,並降低對當地族群生態的影響。
 
國立台科大機械工程所的謝佩服利用未活化過的咖啡來吸附臭氧,不但效果有一定水準,也讓咖啡渣的循環再利用多了一個理由,更是世界首創的新研究,研究成果不但可以直接用在需要降低臭氧濃度的環境中,也可以透過許多延伸的研究幫助某些產生臭氧的裝置,來降低其臭氧排放量,例如雷射印表機、靜電集塵器等以高壓放電方式運作的裝置。
 
國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所的廖珮岑以「氣象因子如何影響赤腹鷹在東亞海洋遷徙線之遷徙策略」為題,提出的研究對遷徙性猛禽的保育相當重要,尤其面臨環境及環境變遷的嚴峻考驗,她提出相當寶貴的見解。
                                                         
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林君芳,碩土論文「風險社會中的風險溝通和知識生產:以雲林許厝分校遷校事件為例」以雲林縣橋頭國小許厝分校遷校事件做個案研究,希望從風險溝通與知識生產,找出對環境永續發展的理念對策。
                                                        
細數得獎者的研究項目,從咖啡渣的利用、到赤腹鷹遷徒,都成為碩、博士生研究對象,也有得獎者以雲林許厝分校遷校的社會矚目議題為研究對象,更有研究生從政策議題進行研究。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從2014年起舉辦「環保學術碩、博士論文獎助」,以支持學術發展,積極培養環保學術人才,採取二階段審查,博士論文每名8萬元,碩士論文每名5萬元獎助學金。前四屆共計獎助59位碩、博士生,發出的獎助學金計334萬元。    
 

以上獲得此屆環保碩、博士獎助的共計17名,其中博士班同學有3名,分別是台灣大學環工所官崇煜、台灣大學環工所吳衍諭、成功大學環工所陳緻紘;碩士生計14名,分別是台灣大學環工所陳煜偈、台灣大學環工所葉馨翊、台灣大學環工所林俊龍、台灣大學化工所林玉堂、成功大學環工所呂宛慈、成功大學環工所潘家慶、成功大學環工所吳婕瑜、成功大學資源工程所吳羽千、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所劉芷昂、成功大學材料工程所李健豪、宜蘭大學環工所杜和益、政治大學國發所林君芳、嘉義大學森林暨資源研究所廖珮岑、台科大機械工程所謝佩服。
 

第五屆 第一階段 日月光環保學術碩、博士論文獎助 17位入選

第五屆日月光「環保學術碩、博士論文獎助」,經過嚴格評選,第一階段博士論文有3篇、碩士論文有14篇,共計17篇通過評選,2月21日先行頒發每位1萬元的獎助學金,預計今年11月完成最後審查通過,頒發餘額獎助學金。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林浚南表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為鼓勵更多優秀人才,關心環保議題,進而提出解決辦法,2014年起舉辦「環保學術碩、博士論文獎助」,以支持學術發展,積極培養環保學術人才而設,得獎者都是大學中的菁英,他勉勵得獎者未來畢業後不論是在學術界、或是業界,都能不忘初衷,作為環保的實錢者,台灣土地是大家的,需要得獎者多付出心力,共同為維護環境而努力。
                                                        
細數日月光環保學術碩、博士論文獎助得獎論文包羅萬象,如台大環工所博士生官崇煜,以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系統為主軸,進行土壤復育、環境綠化、產生能源等多元功能研究,希望能將系統性的植物體持續資源化。
 
台大環工所環境規劃組博士生吳衍諭以「台灣政策環評制度流程改善分析-以台灣能源政策為例」的研究,突破原已熟悉的量化方法,改採用質性研究法跟數位利害關係人進行深入訪談,提出以區塊鏈為技術的創新商業循環模式。
 
國立成功大學環工所博士生陳緻紘「探討生物復育法處理在各介質中碳氫化合物之生物可及性」,以台灣沿海海域為範疇,馴養出當地海域的「油降解菌」,改革既有生育復育法、同時提高生物處理效率,並降低對當地族群生態的影響。
 
國立台科大機械工程所的謝佩服利用未活化過的咖啡來吸附臭氧,不但效果有一定水準,也讓咖啡渣的循環再利用多了一個理由,更是世界首創的新研究,研究成果不但可以直接用在需要降低臭氧濃度的環境中,也可以透過許多延伸的研究幫助某些產生臭氧的裝置,來降低其臭氧排放量,例如雷射印表機、靜電集塵器等以高壓放電方式運作的裝置。
 
國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所的廖珮岑以「氣象因子如何影響赤腹鷹在東亞海洋遷徙線之遷徙策略」為題,提出的研究對遷徙性猛禽的保育相當重要,尤其面臨環境及環境變遷的嚴峻考驗,她提出相當寶貴的見解。
                                                         
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林君芳,碩土論文「風險社會中的風險溝通和知識生產:以雲林許厝分校遷校事件為例」以雲林縣橋頭國小許厝分校遷校事件做個案研究,希望從風險溝通與知識生產,找出對環境永續發展的理念對策。
                                                        
細數得獎者的研究項目,從咖啡渣的利用、到赤腹鷹遷徒,都成為碩、博士生研究對象,也有得獎者以雲林許厝分校遷校的社會矚目議題為研究對象,更有研究生從政策議題進行研究。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從2014年起舉辦「環保學術碩、博士論文獎助」,以支持學術發展,積極培養環保學術人才,採取二階段審查,博士論文每名8萬元,碩士論文每名5萬元獎助學金。前四屆共計獎助59位碩、博士生,發出的獎助學金計334萬元。    
 

以上獲得此屆環保碩、博士獎助的共計17名,其中博士班同學有3名,分別是台灣大學環工所官崇煜、台灣大學環工所吳衍諭、成功大學環工所陳緻紘;碩士生計14名,分別是台灣大學環工所陳煜偈、台灣大學環工所葉馨翊、台灣大學環工所林俊龍、台灣大學化工所林玉堂、成功大學環工所呂宛慈、成功大學環工所潘家慶、成功大學環工所吳婕瑜、成功大學資源工程所吳羽千、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所劉芷昂、成功大學材料工程所李健豪、宜蘭大學環工所杜和益、政治大學國發所林君芳、嘉義大學森林暨資源研究所廖珮岑、台科大機械工程所謝佩服。
 

日月光鄰里LED綠能轉換計劃 點亮楠梓地區里活動中心

近年來氣候變遷衝擊日趨嚴重,為了響應政府低碳城市目標、推動社區永續發展,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與日月光集團高雄廠,同楠梓區公所合作,協助7個里活動中心:翠屏里、加昌里、仁昌里、惠豐里、惠民里、廣昌四里聯合、宏昌六里聯合等活動中心,進行「鄰里LED綠能轉換方案簽約典禮」,將老舊光衰燈具汰換,安裝節能型LED燈,並於2018年12月21日,在楠梓區公所、里長、里民們的見證下,舉行簽約儀式,希望藉由高效能之照明設備,達到節能減碳、推廣環境永續。活動中特地邀請翠屏里社區樂活補給站身心障礙學員才藝展演,結合聖誕節慶,帶動現場溫馨氣氛,以感謝日月光企業善舉。

慶昌里里長陳玉梅(左起)、隆昌里里長蔡淑貞、盛昌里里幹事柯旭娟、惠民里里幹事李晏瑩、廣昌里里長陳振川、加昌里里長劉秀英、翠屏里里長陳文治、日月光集團資深副總周光春、高雄市楠梓區公所區長黃順成、楠梓區里長聯誼會主席暨秀昌里里長張明全、楠梓區里長聯誼會總幹事暨仁昌里里長王永坤、惠豐里里長張翼麟、大昌里里長邱金月、和昌里里長周海玲與宏昌里里長劉秀桃一同見證這重要時刻
 
出席參與的重要貴賓如高雄市楠梓區公所區長黃順成、日月光集團資深副總周光春、鈞全光電總經理周芳文、楠梓區里長聯誼會主席暨秀昌里里長張明全、楠梓區里長聯誼會總幹事暨仁昌里里長王永坤、翠屏里里長陳文治、加昌里里長劉秀英、惠豐里里長張翼麟、廣昌里里長陳振川、宏昌里里長劉秀桃、大昌里里長邱金月、慶昌里里長陳玉梅、隆昌里里長蔡淑貞、和昌里里長周海玲、惠民里里幹事李晏瑩、盛昌里里幹事柯旭娟等,一同見證這重要時刻。
 
里活動中心為里民使用性較高的場所,常用於年長者照顧、供餐服務、弱勢家庭關懷、身心障礙者、社區課程等活動。目前楠梓區里活動中心的照明設備,仍使用傳統燈具,常因燈管設備老舊故障而發生閃爍、光照度減弱或不集中的情形,里民在昏暗或光線不足場合活動,除容易造成跌倒受傷,也影響民眾視力,期望能藉此改善光照品質。其中翠屏里活動中心為全區使用率最高之場所,該里設有「巷弄長照站、社區樂活補給站」,藉由該里活動中心作為LED燈裝設示範區,不僅具有指標性意義,也讓在此活動之長者及民眾感受更舒適的活動空間。其他里活動中心里長觀摩後也表示讚許,並期待安裝成果能使活動中心煥然一新。
 

日月光集團高雄廠資深副總周光春表示,感謝楠梓區公所提供此次機會,讓日月光集團持續推廣環境永續、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本次與楠梓區公所一同執行「鄰里LED綠能轉換方案」,日月光採購符合CNS安全規範的LED燈管及燈具,提供專業的施作及安裝、並到後端的燈管維修保固都涵蓋於整體專案中,對於品質嚴格管控,提供最好的服務品質回饋地方,不僅達到節能減碳目的,更能兼顧里民活動的品質、安全,為綠能環保貢獻心力。

 
楠梓區公所區長黃順成表示,由於全球暖化日益嚴重,市府以「環保生態,幸福城市」的概念,宣示高雄打造為綠能城市,推動太陽光電再生能源及綠建築政策,在此特別感謝日月光集團作為企業領頭羊,以行動支持政府環境保護、節能減碳及永續經營政策。另外為落實長照2.0服務需求,里活動中心更成為提供長者及身障朋友巷弄關懷據點,此次改善里活動中心老舊設施,除能繼續開設多種課程供民眾參與學習,並能有效結合社福資源,提供更好的服務與便利性。未來期待更多公私部門協力合作,一起為在地建設發展盡一份心力,讓區政亮起來。

高科大與日月光環境教育秀成果 科工館寓教於樂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簡稱高科大)與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攜手合作「日月光永續推動環境教育專案實施計畫」自2014年起已合作四年,2018年以「友善環境、攜手改變」為主題舉辦成果展,融合自然、人文與科普教育,日前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科工館)北館大廳展出。展覽期間提供民眾體驗「行動顯微鏡」來,其高倍透光式手機顯微鏡可以看到如葉片表皮、蝴蝶翅膀等紋理,讓大人小孩拓展視野、收穫滿滿。

科工館於2018年12月14日舉辦開幕式當日,包括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館長陳訓祥、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資深副總周光春、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專委許錦春、楠梓區公所區長黃順成、高科大能源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賴俊吉等貴賓蒞臨指導;另外參與計畫的多所學校也共襄盛舉,其中六龜國小特別帶來太鼓表演,後勁國中則帶來親手製作的環境教育英語繪本,令眾人耳目一新;展覽期間也將播放由知名導演──中華玩美攝影協會理事長李訓,隨課程走訪各地的行腳影片,內容發人深省。

「日月光永續推動環境教育專案實施計畫」從2015年至2018年整合企業、學校與社區,走遍楠梓區街頭巷尾,造訪企業與社區,深化環境意識與推行永續理念,並成功串連楠梓區里民與數十所中小學師生,建立起「環境教育行動學習廊道」。為將環境教育的觸角延伸至各地區,2018年首度前進美濃、六龜等地區,帶大家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像是2018年端午節時,高科大與美濃福安國小師生在端午節一起種下艾草,透過香草等各式植物栽種、拓印等活動,了解校園綠化與環境教育。

計畫主持人賴俊吉指出,高科大和日月光合作從2014自2018年來,有效結合產學資源深耕社區,針對青少年、樂齡志工、種子教師設計課程,並帶領志工、教師走訪環境教育場域,為各級學校量身訂作環境教育課程,建立「環境教育行動學習廊道」,以「一校一特色」的方式打造生態環境教育與社區導覽場域,像是福安國小的稻浪音樂會、翠屏中小學的蝴蝶生態園、後勁國中的雙語繪本、楠梓國小校園植物嘉年華、校園植物電子書等。

「日月光永續推動環境教育專案實施計畫」共同主持人、現為義守大學校長陳振遠除感謝日月光、科工館外,特別感謝參與環境教育的各級學校,其核心人物是中小學老師、社區志工夥伴,沒有這群老師與志工帶著學生讓環境教育從小扎根,環境教育也不會成功,大學和中小學一起學習合作,再加上企業付出,大家一起友善環境、攜手改變。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館長陳訓祥致詞時引用愛因斯坦的話:「我們這個世界不會因為壞人做壞事而毀滅,但如果我們看到這些事情不採取行動的話,這個世界就會毀滅」,他認為,日月光集團對於社會公益之事極盡所能,並和高科大共同推動愛護環境的事情,誠如愛因斯坦所說,日月光與高科大看到了環境教育的重要性,不是只有看到了,而是帶著大家一起投入,科工館非常有幸參與其中,永續努力共同創造價值。

日月光集團資深副總周光春表示,為了推動環境教育,2014年至2018年來藉由和高科大的合作,成功整合各界資源,將每一位學員當成一顆種子,經過知識的灌注和洗禮,逐漸成長茁壯,如今已串聯成一個大平臺,彼此交流知識與技能,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延續綠色永續的精神,他也特別創作一首藏頭詩和眾人分享,每句字首串成一句話為「高雄環教科技大學」。

展覽時所展示環境教育桌遊等成品,皆為參與學員親手製作,每一件都是對環境教育最深切的體認,將課程內容落實到生活當中;另外為結合在地企業,部分課程使用臺灣創意團隊開發的「uHandy 行動顯微鏡」做為教具,讓現場民眾感受自然、人文與科普教育結合,並體驗有趣又好玩的環境教育活動,學習如何將環境教育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

樂在日月光 汐止孩童歡喜過聖誕

日月光集團旗下之日月光國際家飾館、財團法人張姚宏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與日月光文教基金會,12月23日下午在汐止日月光國際家飾館,共同舉辦「樂在日月光‧聖誕分享愛」活動。除邀請到汐止愛樂樂團演奏聖誕歌曲,日月光家飾館更特別規畫了音樂劇、趣味小遊戲等活動,邀請汐止地區小朋友一同參與,讓在地孩童提早度過一個快樂、幸福的聖誕佳節,感受到滿滿的愛與關懷。


日月光國際家飾館副總經理蕭觀玲(右圖)表示,家飾館期望藉由這樣的活動,為汐止地區傳達更多的溫暖與關懷,拉近與鄰里間的距離,也讓老朋友、新朋友更加認識日月光家飾館。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林浚南(左圖)也表示,日月光起源於汐止,對汐止這片土地有深深感念與愛,很高興能藉由這次活動,讓所有大、小朋友們提早感受到聖誕節的氛圍。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林浚南說,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張姚宏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簡稱張媽媽慈善基金會)本著「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精神,善盡社會責任,造福社會、回饋社區,未來將繼續規畫更多精彩的活動,期望透過結合愛護環境、關心家園、發揚在地文化,一同為汐止地區的發展及地方公益盡一分心力,與大家共同努力,一直往前邁進。


 
活動現場邀請到「汐止愛樂樂團」,與麋鹿姐姐一同用美妙的樂曲與精彩的故事,帶領大家進入聖誕的喜悅中,同時在中庭規畫了美食市集,邀請數家汐止在地知名快閃美食來現場一起同歡,讓所有參與活動的朋友們都能提早度過一個快樂、幸福的聖誕佳節。


 
日月光國際家飾館副總經理蕭觀玲說,今天的表演除了帶給大家聽覺以及視覺的雙重藝術饗宴外,家飾館也期望藉由這樣的活動,為汐止地區傳達更多的溫暖與關懷,拉近與鄰里間的距離,也讓老朋友、新朋友更加認識日月光家飾館。
 
蕭觀玲副總說,未來,日月光國際家飾館將持續提供優質的商品與用心、貼心的服務,也請朋友們繼續給予日月光家飾館支持與鼓勵。
 

日月光集團關懷社會 十大公益活動 照亮台灣每個角落

日月光集團、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張姚宏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長期關懷台灣社會,疼惜台灣這片土地,致力環保公益等活動,今(12月20日)舉行年終記者會,分享今年度重要工作成果,向社會展示「在每一個角落的日月光」。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元一(右圖左)與執行長汪渡村(右圖右)出席年終記者會,一同和媒體記者分享工作成果。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元一表示,日月光集團多年來長期致力於環保、藝術、教育、文化、慈善、社福等各項公益活動,近來更致力於長照議題,今年雖已執行了53項公益活動,但並不以此為滿足,希望能對社會做出更好的貢獻。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汪渡村說,日月光雖是一家高科技公司,秉持「利益共享」的概念,而非以往只有「回饋」的做法,希望在環保、藝術、教育、文化、社福、能源、長照各方面盡最大努力。
 
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表示,細數今年的重要工作項目包括自2014年起舉辦「環保學術碩博士論文獎助」,開辦迄今已邁入第五屆,前四屆共有59名碩博士獲得日月光的獎助學金,計已發出獎助金334萬元。
 
在食蛇龜保育方面,自2016年迄今,已贊助中興大學370萬元,提供生命科學系吳聲海教授帶領的食蛇龜保育團隊,透過保育教育宣導、規畫保育示範社區及改善救傷環境等方式,宣導食蛇龜保育工作,今年除了深化棲地調查工作,並在中部山區找到一處合適棲地,野放110隻食蛇龜,並觀察、記錄其棲息情形。
 
汪渡村執行長也宣示,明年 (2019年)日月光文教基金會仍將繼續支持這項計畫,捐助新台幣170萬元給中興大學食蛇龜保育團隊,共同為保育瀕臨滅絕的食蛇龜而努力。
 


中華電信數據通信分公司處長葉哲勝(左起)、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元一、執行長汪渡村、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吳聲海與佛光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郭冠廷一同參加年終記者會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關心環保,愛地球,106年起認養屏東林區管理處兩塊國有林地造林,種樹2萬5000棵,其中小關山附近林地,小樹苗生長良好,許多樹苗已高達二、三米,招蜂引蝶穿梭覓食,未來可開放蜂農養蜂採蜜;而位於高雄月世界附近的林地,雖在今年遭逢南部823水患,水淹1米多深,部分苗木受創,林務人員重新挖溝、補植,快速復建,已恢復生機,三年期滿後,日月光仍將繼續與林務局合作,認養其他國有林地造林。 
 
日月光為顯示對長照的重視,捐贈高雄榮民總醫院一輛價值逾1200萬元的高階「智能行動醫療巡迴車」,涵蓋長照守護、高齡健康、成人健檢、老人健檢、肌少症等檢測,並擁有雲端系統,可即時與高雄榮總連線,打造行動榮總,為「智
能醫療」展開歷史新頁。 
 
「日月照拂!吉祥幸福!」,是日月光集團結合佛光大學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開設專業學程,並與中華電健康雲服務平台合作,再加上日月光集團同仁志工熱心參與,希望提供長輩們多元、智慧的照護服務。
 
由日月光集團財務長董宏思擔任主唱的「鶴耳矇樂團」,11月25日晚間舉辦愛心慈善演唱會,各界熱烈響應並主動參與這場公益演唱會,除了各界捐款外,日月光文教基金會亦提撥同等金額,扣除活動支出,餘額106萬4150元全數捐贈創世、勵馨、流浪動物之家、罕見疾病、台灣導盲犬、家扶等15個社會公益團體。
 
為提倡體育活動,日月光集團今年也主辦「桃園日月光半程馬拉松」10月7日熱鬧開跑,近八千名跑者聚集於國立體育大學,3K休閒組、10K挑戰組、21K半馬組的賽道上,挑戰自我。
 
為翻轉兒童與青少年教育問題,日月光文教基金會今年贊助南投縣愛加倍家庭協會的「原住民兒童課後扶植計畫」,以及全人教育關懷協會的「青少年品格暨課後輔導計畫」,以實際行動關懷弱勢兒童及青少年,從品格教育及課業輔導雙管齊下,讓孩子有機會翻轉自己未來的人生。
 
此外,基金會今年起也贊助南投縣僑光國小發展武術計畫,除可讓孩子強身,並可學習自我保護。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今年下半年起設立「日月同輝能源講座」,邀請專家學者分享國內外能源與電力供需概況,探討綠電、再生能源與傳統發電設施的未來發展趨勢和可能影響,今年已舉辦兩場講座,108年計畫舉辦2至3場講座,提供國人正確的能源知識以及國際上最新的能源發展趨勢。
 
近年來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與「社團法人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合作,籌拍國家建設檔案,目前已完成水力電能篇十多集,均已放上YouTube 平台免費分享。  
                                                            
曾元一表示,後續包括重要港灣工程、重要農田水利工程也已分頭拍攝中,未來還將拍攝台灣重要公共給水(自來水)工程建設,有系統地為國家重大建設留下珍貴而完整的紀錄。
 

第五屆 日月光環保學術碩、博士論文獎助 第一階段錄取名單

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舉辦第五屆「日月光環保學術碩、博士論文獎助」,日前通過第一階段審查,博士論文有3篇、碩士論文有14篇入選,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將於明年二月中旬先頒發每位1萬元的獎助學金。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為鼓勵更多優秀人才,關心環保議題,進而提出解決辦法,2014年起舉辦「環保學術碩、博士論文獎助」,以支持學術發展,積極培養環保學術人才,採取二階段審查,博士論文每名8萬元,碩士論文每名5萬元獎助學金。前四屆共計獎助59位碩、博士生,發出的獎助學金計334萬元。

第五屆的論文奬助申請,更甚以往,經過評選,第一階段博士論文有3篇、碩士論文有14篇通過,基金會將先頒發每位1萬元的獎助學金,待明年最後審查通過,頒發餘額奬助學金。

這17位通過第一階段審查者,應於明(108)年8月前完成口試畢業,並繳交口試完成的研究論文一式三份,若遲交將不列入評選。

上述研究論文應包含:
(一) 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各500字以內,應列關鍵字。
(二) 論文本文:至少應包含研究問題、研究目的、文獻討論、研究方法、預期成果與貢獻、參考資料。若有問卷,則需檢附問卷。

基金會將邀請相關研究領域之國內知名教授擔任論文評審,擇優錄取,得不受需錄取至滿額之限制,並於108年10月15日前公布最後的奬助名單。

第五屆(2018年度)日月光環保學術碩、博士論文獎助,通過第一階段審查錄取名單公布如下,敬請查知。
請按此下載:http://www.asefund.org.tw/api/file/download_file/41

博士論文第一階段獎助名單(以下序號僅為排序之用,非關名次排名)

1.研究生:官崇煜
指導教授:于昌平
學校: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論文題目: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進行污染治理、環境綠化與廢棄物資源化
Plant Microbial Fuel Cells for Pollution Control, Environmental Greening and Waste Valorization

2.研究生:吳衍諭
指導教授:馬鴻文
學校: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論文題目:台灣政策環境影響評估制度流程改善分析:以台灣能源政策為例
An emprovement of Taiwan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ment:a case study of Taiwan energy policy

3.研究生:陳緻紘
指導教授:黃良銘
學校: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論文題目:探討生物復育法處理在各介質中碳氫化合物之生物可及性
The Bioavailability of Hydrocarbon Contaminants Among Different Environments During Bioremediation Process

碩士論文第一階段獎助名單(以下序號僅為排序之用,非關名次排名)

1.研究生: 陳煜偈
指導教授:席行正
學校: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論文題目:利用硫脲石墨烯進行廢水中選擇性吸附金之研究
A Study on Selective Adsorption of Gold in Wastewater by lab-Synthesized Thiourea Graphene

2.研究生:葉馨翊
指導教授:于昌平
學校: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論文題目:以平板式陶瓷膜應用於微藻膜生物反應槽去除廢水中氮磷營養鹽及內分泌干擾物質
Applying flat-sheet ceramic membrane in algae-based memberane bioreactor to remove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nutrients and EDCs from wastewater

3.研究生:林俊龍
指導教授:闕蓓德
學校: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論文題目:製備還原型 TiO2 於可見光降解水中染劑之生命週期評估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preparation of Reduced TiO2 in Visible Degradation of Dye in water

4.研究生:林玉堂
指導教授:吳紀聖
學校:台灣大學化學工程所
論文題目:雙胞反應器進行可見光催化降解異丙醇廢水同時產生氫氣
Photodegradation of isopropyl and simultaneous Hydrogen evolution in a twin reactor

5.研究生:呂宛慈
指導教授:林財富
學校: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論文題目:天然混凝劑作為緊急藻華問題處理之應用評估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natural coagulant for emergency treatment of algal blooms

6.研究生:潘家慶
指導教授:黃良銘
學校: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論文題目:對含N-甲基吡咯烷酮廢水之生物處理程序進行最佳化評估及以厭氧條件處理該廢水之可行性研究
Optimization of 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dures for Wastewater containing N-methyl-pyrrolidinone and Feasibility study of the Anaerobic treatment for this wastewater

7.研究生:吳婕瑜
指導教授:黃良銘
學校: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論文題目:碳高氮廢水生物處理實廠功能評估及效能提升之研究
Study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in full-scale biological treatment plant to treat highstrength carbon and high-strength nitrogen wastewater

8.研究生:吳羽千
指導教授:向性一
學校:成功大學資源工程所
論文題目:商用銅銦鎵硒細化過程中之相變及銅銦鎵硒薄膜緻密化之光電性質研究
Phase transfor mation of commercial CuIn0.7 Ga0.3 Se2 powder during nano-milling process and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densification of CIGS absorber films

9.研究生:劉芷昂
指導教授:羅偉誠
學校: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
論文題目:伏流水抽取對地面水及地下水資源影響-以高屏溪中上游為例
The Impact of Pumping Water from Hyporheic Zone on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s – Taking The Middle and Upper Stream of Gaoping River as An Example

10.研究生:李健豪
指導教授:洪飛義
學校:成功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
論文題目:環保型水系鈉電池材料特性與充放電機制研究
A Study o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Water-based Sodium Batter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ge-discharge Mechanism

11.研究生:杜和益
指導教授:林進榮
學校:宜蘭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論文題目:海膽狀TiO2微米球製作與修飾用於光催化反應處理製藥廢水
Sea urchin-like TiO2 Microspheres Making and Modification For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Teatment of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12.研究生:林君芳
指導教授:林義鈞
學校: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論文題目:風險社會中的風險溝通和知識生產:以雲林許厝分校遷校事件為例
Risk Communication and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the Risk Society: A Case Study of Relecation of Hsu-Tso Elementary school in Yunlin County

13.研究生:廖珮岑
指導教授:劉建男
學校: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所
論文題目:氣象因子如何影響赤腹鷹在東亞海洋遷徙線之遷徙策略
Weather condition influences the migratory routes of Chinese Sparrowhawk along the East Asian Oceanic Flyway

14.研究生:謝佩服
指導教授:溫琮毅
學校:台灣科技大學機械工程所
論文題目:評估未活化咖啡吸附臭氧之效益
Evaluation of Using Unactivated Coffee to Adsorb Ozone

若有疑問請洽:(02)2691-5577 分機185  葉芷妤小姐

友站連結

贊助單位-日月光投控旗下子公司

聯絡資訊

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248號14樓

TEL:(02)2691-5577 FAX:(02)2691-5192

Mail:ce.service@asehome.com

Copyright @ 2024 ASE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