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散策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Threads 聯絡我們

日月光贊助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 鼓勵學子關懷全球永續議題

 

 

第43屆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 引領華文創作全球趨勢

全球化時代,文學書寫與傳播也跨越國界,特別是「華文書寫」在台灣、中國、星馬與世界各地不同的發展特色,更是華文文化值得關注的現象。作為台灣最具指標的學生文學獎「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於今日(7/5)舉辦頒獎典禮暨一道文學長流文學沙龍座談會,廖輝英、蔡素芬、林黛嫚、須文蔚、白靈、路寒袖、李長青作家擔任與談嘉賓,且本屆共59個獎項,其中11個獎項由海外學子獲得,因此特別規劃線上同步直播,讓海內外喜愛文學的民眾,都能一起感受現場的熱情。

 

「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由明道中學、明道文藝舉辦,前身為「全國學生文學獎」,1981年迄今已達43屆。於第30屆時,主辦單位考量全球化時代,華文已是全球的強勢語言,故自第31屆起,更名為「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且自本屆起由「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加碼贊助,每個文類增設2-3名「永續日月特別獎」,鼓勵青年學子關心全球永續議題。

 

圖說:頒獎典禮大合照

 

本屆「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共收到來自全球1318篇投稿作品,其中國內投稿978篇,海外投稿340篇,展現學生文學創作的豐沛能量與國際關注。得獎作品內容多元、風格各異,展現出青年學子對文學的細膩觀察與深刻思考。

 

來自臺北市大同中學的張孔瑋同學以作品〈受困〉榮獲「高中短篇小說組」首獎;馬來西亞新山寬柔中學的葉姵妟同學憑〈斷尾〉摘下「高中散文組」首獎;同樣來自馬來西亞的那閩安東尼中學蔡佩君同學,則以〈加載中……〉榮獲「高中新詩組」首獎。國中組方面,新北市鷺江國中的謝秉學同學以〈弧〉獲得「國中散文組」首獎,慈濟大學附中國中部的曲孝寬同學則以〈不定詞〉勇奪「國中新詩組」首獎。這些獲獎作品,不僅展現了寫作者對生活與時代的細膩感知,更體現華文文學在新世代中的創意與活力。

 

「文學,不只是情感的出口,更是對時代溫柔的對話。」明道文藝社長林雯琪副校長感謝天心工業、環鴻科技、日月光文教基金會長期贊助支持,以及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位得獎作品進行數位典藏,還有馬來西亞董總《中學生雜誌》超過十年的協辦推廣,讓此饒富歷史意義的文學獎擴大規模,扛負起文學使命。在全球化浪潮中,「全球華文學生文學獎」不僅見證華文書寫的多元發展,更搭起海內外青年文學交流的重要橋梁。透過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作品與線上直播的參與,此文學獎展現了華文文學的蓬勃生命力與時代關懷,也讓青年世代以筆為橋,持續書寫、對話、共感未來。

 

點擊連結閱讀得獎文章:https://www.asefund.org.tw/download_cat/downloads/aseprize/

 

三國猛將傳:一身是膽趙子龍!

 

公元208年,長坂坡戰火連天,劉備把自己的老婆跟小孩都弄丟了,曹軍卻像潮水般湧來……在這片混亂中,一個銀甲SSR武將殺出重圍,誓言要拯救baby於水火之中!

 

沒錯!!!這位武力值爆表的男子,就是人稱「一身是膽」的——常山趙子龍!

但別搞錯了,趙雲不只是純武將,他智力也超群!你以為《空城計》是諸葛亮的神作?其實背後真正的操作王,另有其人!

 

還有更多趙雲的風雲事蹟,都在《當主播遇上古人》第二季中等你來解鎖!你想知道他怎麼靠腦和騎槍一起打出逆天神操作嗎?

還不趕快點進來看《猛將傳》!

雲林虎尾 布袋戲的故鄉,用故事跟世界交朋友|矽品虎尾廠

 

【雲林藝文散步-因為矽品,我們與這座城市有了連結】

當歷史建築用新的方式活化,繼續寫下新的時代篇章。虎尾郡役所轉型雲林布袋戲館,發揚當地引以為傲的布袋戲傳統藝術;虎尾郡守官邸變成雲林故事館,把地方的美好說給全世界聽。旅人來到這裡,從歷史痕跡中感受古今交融的氛圍,文化也就得以傳遞散播開來。

虎尾郡役所是一棟日治時期和洋混合風格建築,現作為雲林布袋戲館使用。

撰文/秦雅如 攝影/蔡孝如

 

虎尾鎮,可以說是一個始於糖廠、揚名於布袋戲的城鎮。日治時期設立五間厝製糖工場(今虎尾糖廠),是它發展的開端。1920年設立虎尾郡,使它成為周邊的政經、文化中心,同時期,還有虎尾郡守官邸、虎尾合同廳舍、虎尾登記所,分佔林森路兩側精華地帶。隨著時代,他們各自有了不同的新面貌,也重新帶動虎尾的文化觀光。

 

1.虎尾郡役所登錄歷史建築

虎尾郡役所在1922年落成,1930年增建後方的司法室,1931年擴建二樓,1937年在中庭增設獨棟的郡守辦公室,成為今日的規模。從正面外觀可以看到它是一棟上木下磚的和洋混合風格建築,一樓是清水紅磚承重牆,二樓是木頭外露的半木造外牆。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處長陳璧君(左)介紹雲林布袋戲館的建築細節。

 

走到中庭,會發現更多這座建築的特色。除了主建築的清水紅磚,後方建物表面使用水泥砂漿,郡守辦公室則採用洗石子外牆,從三種材料就可以感受到它不同時期的演變。

 

細細走訪還有更多細節,例如早期的窗戶是上下開,後來變成左右拉;中庭兩側的簷廊銜接前棟的圓拱長廊,是因應台灣多雨炎熱的氣候所衍伸出來的;而在日治時期,郡役所為行政兼警務的地方治理機關,因此除了辦公空間,後方還設有關押嫌疑犯的拘留所,也原樣保留了下來。

日治時期的拘留室,雖然是關押嫌犯的地方,卻也非常注重採光與通風。

 

此外,很多人不會留意到走廊邊的洗手台,它竟然也有近一百年的歷史。虎尾在1930年代引入自來水,因此當時就有了這個洗手台,線條簡潔的泥作構造還悄悄融入郡役所的建築造型,十分有巧思。

 

虎尾郡役所在戰後繼續做為警察局使用,因此老一輩雲林人會稱這裡是「舊分局」,而在虎尾警察分局搬遷之後,1989年到1997年,這座建築物閒置了將近10年,才終於決議保存,登錄為歷史建築,並進行整修。2007年,以「雲林布袋戲館」重新開放。

來到雲林布袋戲館還可以觀賞現場演出。

 

2.轉型布袋戲館發揚地方文化

雲林擁有全台數量最多的布袋戲團,因此向有「布袋戲的故鄉」之稱,而虎尾又為其中的重鎮。來到雲林布袋戲館,不但可以詳細了解布袋戲文化,假日還有劇團演出。

常設館詳細介紹布袋戲的沿革,展示戲偶角色、道具、服飾、戲棚等。

 

館內的常設展在今年一月剛全面更新,一走進去就可以看到鎮館之寶──《雲州大儒俠》當中的經典角色:史艷文、苦海女神龍、藏鏡人、二齒和劉三的大型戲偶,讓布袋戲迷滿滿回憶殺。

得到黃俊雄授權的史艷文布袋戲偶是鎮館之寶。

 

布袋戲早在清領時期自中國大陸傳入台灣,剛開始叫做籠底戲,把戲偶、劇本都裝在籠子裡,要表演的時候才拿出來,當時沒有舞台,也可以稱作肩擔戲,一個人挑著擔子就可以四處演出。

 

後來隨著布袋戲越來越受歡迎,又融入南管、北管等音樂,便進入正本戲的時代。劇本從搬演章回小說的古冊戲、武俠小說的劍俠戲,漸漸地,劇團也開始自己創造故事角色。

早期的木雕六角戲棚製作非常精細。

 

到了金光布袋戲,是大放異彩的時期。劇中主角不但有高深莫測的武功、金剛不壞之身,戲偶的尺寸也放大了,加上絢麗燈光、螢光彩繪、爆破煙火等舞台變化,以及後場音樂也從鑼鼓伴奏改用西洋配樂,精彩刺激的故事與熱鬧的聲光效果,讓布袋戲興盛起來。

 

而布袋戲變得更加流行是進入電視時期,1970年由黃俊雄擔任主演的《雲州大儒俠》在電視台播放,成功塑造史艷文、藏鏡人等角色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造成收視熱潮,甚至曾引發當時的新聞局以「妨礙農工正常作息」為由禁播。

布袋戲從戲偶的服飾到偶頭製作都非常講究。

 

常設館內還詳細介紹了布袋戲的流派、戲棚演變、製偶技藝等,也有一代大師黃海岱的回顧影片。布袋戲從民間傳統藝術變成跨世代的流行文化,每年的「雲林國際偶戲節」,邀請國內外團體大匯演,也成為虎尾最重要的年度活動之一。

 

3.雲林故事館成為故事ㄟ厝

在虎尾郡役所旁邊,隔著公安街,有一座傳統日式木造建築,是日治時期的虎尾郡守官邸,後來也一度是區長宿舍、最高法院院長宿舍,現在則作為雲林故事館使用,是雲林縣第一個歷史建築活化的成功案例。這裡還住過一位名人──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由於他的父親林金生曾任虎尾區長,因此他小時候在這裡住過。

 

雲林故事館,是一個信手捻來都是故事的地方,創辦人唐麗芳說故事已有28年了,而故事館今年也進入第18年。

唐麗芳常在雲林故事館親自為遊客導覽。

 

雲林故事館就像是一個文化基地和故事平台,他們跟著故事去旅行,常帶著「故事旅行箱」走出去,同時也蒐集故事回來。而紙戲人說故事的靈感來自古早時候騎腳踏車賣糖的小販,為了吸引客人,他們在後座裝設一個可以抽換圖卡的木箱子,每到定點,便敲著響板喊:「聽故事囉,買糖喔!」透過一張張圖片來說故事。因為是從日本傳過來的,所以稱做拉洋片。

台語故事箱用動物的發音來協助大小朋友辨識台語的八音。

 

在雲林故事館裡,收藏了一台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拉洋片說書車,而他們每年也會製作新的故事箱造型,火車、台西客運……各種創意發想也從故事產生。館內從玄關開始,到後面的庭院,一顆石頭、一把椅子,每一個角落都有故事,館藏也會常常更換,因此每次來都能發現新的故事。

以前把拉洋片說書車叫做紙芝居,說書人就是紙戲人。

 

除了說故事,他們每年開課程教大家創作故事,至今已出版140多本繪本故事,都是素人創作,甚至不少位作者是小朋友,有的是小時候來聽故事,長大之後就自己寫故事。

 

說故事更是一個行動倡議,不只在雲林,他們也走讀台灣、走讀世界,到過42個國家交流,關心教育、文化、生態,關注社會議題,以社區營造的精神,進行故事文化人才培育。例如在世界地球日舉辦特展,倡導環保、零浪費的理念。館內最大咖、打開可以變成竹房子的故事旅行箱,也會在地球日展開。

虎尾郡守官邸活化,為這棟歷史建築增添了更多生命量能與故事。

 

唐麗芳也經常帶著故事去旅行,她每到不同的國家,都會想辦法帶回一顆石頭,有時候被海關攔檢,她就會跟海關說:「我是說故事的人,我是為孩子們帶這顆石頭回去,他們看到才會相信。」結果每次都順利讓海關放行,故事就是有這種神奇的感染力,來到雲林故事館就會感受到。

 

雲林布袋戲館

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view/yunlinpuppet

地址:雲林縣虎尾鎮林森路一段498號

電話:05-6313080

營時:10:00-18:00,週一、二休

 

雲林故事館

網址:https://ylstoryhouse.org.tw/

地址: 雲林縣虎尾鎮林森路一段528號

電話:05-6311436

營時:10:00-18:00,週一、二、除夕、整備日休館(以網路公告為準),國定假日、周末全年無休

和美織女的故鄉 從百年書院到木織機,串起一條人文錦帶|矽品彰化廠

 

【彰化散步∣古城藝文走讀】

想像160年前,道東書院傳出朗朗書聲;120年前,和美街上巡警威風凜凜,街坊百姓敬畏的「警察大人」;80年前,家家戶戶傳來木織機作動聲。來一場古城走讀,以散步為名,穿梭在和美街區的巷弄之間,走過清領、日治至民國的歷史軌跡,感受和美不同年代的常民生活,透過古蹟、老屋與文化資產延續至今。

撰文/秦雅如 攝影/蔡孝如

 

【必訪亮點】

1. 保留最完整四合院道東書院。

2. 和美街長宿舍日式建築活化。

3. 和美織室復刻手拉木織機。

 

彰化縣和美鎮有「織女的故鄉」之稱,是紡織業興盛的象徵,往前追溯,其實和美早在清領時期就開始發展,當時從鹿港上岸的移民為尋找安身立命之所,循著海線來到和美。

 

若追溯到更早,漢人來此開發之前,這裡是巴布薩族(BABUZA)嘮貍散社的聚居地,因此還可聽到老一輩的人稱這裡叫「來散」,倒不是後來一般坊間所稱的舊名「卡里善」。來到和美鑑古知今,168年歷史的道東書院,是人文薈萃的見證。

 

道東書院傳承朱子的理學思想

中午時分,和美國小的小朋友放學後,坐在道東書院門前等待家長或安親班老師來接,現代化的學校與古典的書院比鄰而居,相映成趣。一百多年前,想要讀書但家裡沒錢請老師的學子怎麼辦?當時便有地方仕紳倡議設立學堂,其中道東書院是目前彰化縣僅存6座書院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道東書院外還有一道院門與院牆,呈現完整的格局。

 

道東書院創建於清咸豐7年(1857年),現為國定古蹟。二進一院的格局,正面是三開間的正廳,配置左右耳房,兩側有廂房,與門廳形成完整的四合院,前埕則有泮池、照壁、字紙亭。歷經幾次修復,讓後人得以窺見古早的書院規制。

 

正廳上方的「梯航絕學」匾額,為清光緒15年(1889年)進士莊俊元所書,是目前保留下來最早的文物原件,「絕學」二字出自張載的「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一語,而「梯航」原有梯山航海、經歷險遠道路之意,這裡也用來勉勵學子,意指入書院就讀猶如「入道之梯航」。另一塊門廳的「道東書院」匾額,則出自日治大正14年(1925年)鹿港書法名家王席聘之手,顯示當時雖然在日本統治之下,漢學受到壓制,這裡仍延續其治學精神。

正廳的「梯航絕學」匾額是清朝時期留下的真跡。

 

如同道東書院另一個特點,不像一般文人最常奉祀文昌帝君,這裡主祀朱夫子(朱熹)與魁星,但見正廳簷廊石柱對聯寫道:「六經註腳秦漢以來獨步,千聖傳心孔孟而後一人」,一千多年前,朱子輯定《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為四書作為教本,帶動宋代研究哲理的學風。「道東」之名,也蘊含著紫氣東來、道東紫氣之意。

門廳上方的「道東書院」四字出自鹿港書法名家王席聘之手。

 

如何表現道東書院的文化傳承?門廳外側的「字紙亭」也可一窺端倪。一如我們常聽到的惜字亭、敬字亭,古代文人為表示對字紙珍惜崇敬之意,特別打造專門用來焚燒字紙的亭子。道東書院採用商周以降的金文變字體來呈現「字紙亭」三字,與兩千多年來的漢文化遙相呼應。

以金文變字體書寫的「字紙亭」表達傳承中華文化的意涵。

 

現在道東書院每個月都會舉辦藝文活動,年度最重要的則為春秋兩祭,包括4月的考生祈福與10月的朱子聖誕祭典;此外,在農曆正月十五前,還有年度期待字的揭曉活動,邀請藝文界前輩當場揮毫。

 

拜訪道東書院,不管是沉浸在百年古蹟的氛圍,或者接受文化洗禮,都讓人感受到千古不滅的人文精神。

道東書院每年都會選出一個年度期待字,請來藝文界前輩當場揮毫揭曉。

 

和美街長宿舍轉型文化場域

從道東書院散步7分鐘,走過和美傳統市場後,即可感受小鎮的時代更迭,映入眼前的是和美街長宿舍,也是日治時期官員進駐的代表建物之一。在那個年代,地方行政與警務合而為一,最早是1896年設置和美線警察派出所,1908年改建後,兼做警察官吏宿舍使用。隨著和美線改制和美庄、和美街,這裡以「和美街長宿舍」被保留下來,在2008年登錄為歷史建築,後續進行修復工程,2022年做為文化資產再利用。

和美街長宿舍也是日治時期警察官吏的辦公處所。(秦雅如攝影)

 

和美街長宿舍為一字型的日式建築,中間是當時的行政廳,左右兩側為宿舍,街長的房舍即其中最大一間,如今做為文史館,裡面陳列包括日治、民國時期的警察文物,也當作DIY課程和講座活動場地,並展示地方媽媽的拼布作品。另一側的巡警宿舍則成為文創商品展售空間。

文史館陳列早期警察文物。

 

轉型文化觀光的和美街長宿舍,一方面延續和美的紡織文化,一方面提供婦女二度就業的機會,利用紡織廠剩餘的邊角料、廢棄的咖啡豆麻布袋,開發織仔系列,製作各式實用的布類商品,像是飲料提帶、面紙套、肩斜背包,與地方媽媽共榮共好。

地方媽媽利用邊角布料再製作成商品,傳達永續循環的精神。

 

將空間活化成為二度就業婦女培力基地外,也利用戶外空間舉辦節慶市集,例如:2月的年貨大街,4月的兒童節市集, 12月聖誕節都有熱鬧的市集活動。藉此也匯聚在地各年齡層的夥伴,讓和美街長宿舍真正成為可以和民眾交流、互動、傳遞文化的場所。

和美街長宿舍利用戶外庭院舉辦各種主題市集。(和美街長宿舍提供)

 

和美織室重現木織機年代

從和美街長宿舍後方進入中和街,僅三分鐘的路程,和美風華即能再次轉場,帶領大家走入民國時期的歷史建築,一棟近80年老房子的門口,立著「和美織室」的招牌,這裡是張南老師傅的家,他是帶動和美紡織的重要人物。張南年輕時受日本教育,就讀台中工業學校,專攻染色化工,後來參加台北士林工專的紡織訓練專班,並先後在台北、苗栗的紡織廠擔任廠長,直到退休。

和美織室把老屋變成復興和美紡織文化的基地。

 

和美曾與台北大稻埕、台南並列台灣三大紡織重鎮,在和美紡織發展初期,張南擔任技術指導,可以說當地的紡織師傅幾乎都受過他的教導。民國34~45年(1945~1956)是手作木織機的黃金年代,以他的老家做為復興和美紡織文化的據點,再適合不過。

 

走進和美織室,就看到一台木製紡織機放在最顯眼處,是為了重現那個年代,團隊用心考究復刻而成。導覽老師黃呈江說,整台木織機最關鍵的就是那支梭子,執行長鄭茵也為我們示範手織技巧:踩、拉、 扣、放。透過腳踩拉動梭子左右橫移,一邊配合手的扣與放,隨著經緯線交織的連續動作,就可以織出一塊布。

復刻手拉木織機,遊客也可以來體驗。

 

在和美紡織家庭代工最興盛的時期,超過140家戶都有一台木織機,想像街坊此起彼落的紡織聲,那是多麼熱鬧的景象,然而隨著工廠機械化,手織機便迅速沒落了。屋內陳列張南老先生的手稿、名片、證書、作品等,見證了這一段歷史。

 

為了不讓和美織斷片,老屋成了文化基地,遊客可以前來體驗手作木織機,也可以參加文化導覽,走訪附近的傳統市場、街區,更深入認識「織女的故鄉」。

張南老先生的工作箱,記錄下和美紡織興盛的年代。

和美織室為方便到學校教學,設計了小型紡織機。

 

 

道東書院

地址:彰化縣和美鎮和卿路101號

電話:04-7560620

營時:08:00–17:00,週一休

 

和美街長宿舍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8960561850

地址: 彰化縣和美鎮彰美路五段391號

電話:04-7557809

營時:10:00-20:00,週一、二休

 

和美織室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E5%92%8C%E7%BE%8E%E7%B9%94%E5%AE%A4/61562939146456/

地址: 彰化縣和美鎮中和街24號

電話:0976-885077

營時:週六、日10:00-18:00,平日須預約

 

矽品精密科技、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攜手雲林家扶舉辦科學創意獎競賽

矽品精密科技長期致力於在地深耕與人才培育,今年(2025)與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攜手雲林家扶中心,舉辦「科學創意獎競賽」,以「矽品科技與AI技術結合在地發展」為主題,邀請雲林家扶大專院校與研究所學生踴躍參與,激發青年對科技與人工智慧的創新思維。5月17日活動於雲林家扶希望學園舉行頒獎典禮,雲林縣張麗善縣長、立法委員許宇甄、矽品精密簡坤義行政長與雲林家扶陳燦勲主委共同表揚優勝獲獎與入圍佳作的17位同學,藉此鼓勵在地學子積極投身科技領域,培養新世代的科技人才。

 

新聞來源:公民新聞

矽品雲林頒獎學金 徵500個職缺年薪逾百萬不是夢

封測大廠矽品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今天在雲林縣頒發優秀學子獎學金,並現場徵才。矽品指出,這波提供職缺約500個且許多年薪超過百萬元,可為雲林永續發展貢獻力量。

矽品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今年首度與虎尾鎮公所、斗六市公所合作,設立「矽品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暨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贊助虎尾鎮在地優秀人才獎學金」,並結合今天的兒童節活動舉辦頒獎典禮,超過80名學子獲頒獎學金。

新聞稿中,矽品精密人力資源處招募暨人資客服部經理郭珀華表示,矽品近年積極拓展在台投資,持續擴增彰化二林廠,雲林虎尾新廠今年即將營運,斗六廠也緊鑼密鼓籌辦。

 

郭珀華指出,矽品近期提供約500個雲林地區職缺,將為虎尾、斗六帶來在地就業新契機,積極為雲林永續發展貢獻力量。

她表示,啟動雲林獎學金計畫支持在地教育,期待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入半導體產業,為台灣未來科技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的同時,也希望學子將回鄉發展納入未來職涯考量。

 

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春日莓田的幸福時光 百歲人瑞採草莓慶生

矽品精密與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攜手協助華山基金會照顧獨老服務,讓愛與陪伴充滿春日田園。

 

春暖花開,為關懷獨居老人,40位矽品志工於2025/2/22陪伴潭子區101歲人瑞卞爺爺與20位獨居長輩們到后里採草莓共度歡樂時光。

 

除了採草莓活動,矽品志工們特別準備20套失智遊戲包教具與長輩們一起互動,

如夾乒乓球、疊疊樂、投球問答等趣味競賽遊戲,讓長輩們在輕鬆的氛圍下動動腦、動動手,

預防失智外也讓平時缺乏社交活動的獨居長輩,增強彼此的交流與互動,重拾社交樂趣。

 

華山基金會台中B區潭子站長林惠萱表示矽品捐款扶助華山獨居長輩至今已15年,

矽品精密暨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捐贈關懷禮,每年也與矽品志工社舉辦活動來讓長輩得到陪伴與關懷,為社會帶來更多正向影響,

也讓志工們體驗到助人的喜悅與價值,愛不僅只捐款,讓更多人感受到幸福與溫暖。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

舞蹈篇 | 無法被超越的經典 芭蕾傳奇舞者

 

俄羅斯芭蕾舞巨星 安娜·帕芙洛娃!她的代表作《天鵝之死》,以哀婉動人的舞姿展現天鵝生命最後一刻的詩意,被譽為芭蕾舞史上的經典之作。

芭蕾這門藝術不僅停留在劇場,更成為現代最重要的時尚元素之一。從芭蕾舞鞋到蓬鬆的紗裙蕾絲,早已影響著當代的時尚潮流與生活品味。

讓舞蹈說話,讓心靈起舞! 無論是歡笑或淚水,抑或對夢想的追求,每一次律動都能成為屬於你的舞台,無論是喜悅、悲傷,還是夢想,都能在舞台上找到自己的節奏與力量。

友站連結

贊助單位-日月光投控旗下子公司

聯絡資訊

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248號14樓

TEL:(02)2691-5577 FAX:(02)2691-5192

Mail:ce.service@asehome.com

Copyright @ 2024 ASE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