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散策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Threads 聯絡我們

舞蹈篇 | 無法被超越的經典 芭蕾傳奇舞者

 

俄羅斯芭蕾舞巨星 安娜·帕芙洛娃!她的代表作《天鵝之死》,以哀婉動人的舞姿展現天鵝生命最後一刻的詩意,被譽為芭蕾舞史上的經典之作。

芭蕾這門藝術不僅停留在劇場,更成為現代最重要的時尚元素之一。從芭蕾舞鞋到蓬鬆的紗裙蕾絲,早已影響著當代的時尚潮流與生活品味。

讓舞蹈說話,讓心靈起舞! 無論是歡笑或淚水,抑或對夢想的追求,每一次律動都能成為屬於你的舞台,無論是喜悅、悲傷,還是夢想,都能在舞台上找到自己的節奏與力量。

繪畫篇 | 一幅35億天價的畫,竟成現代二創頻率最高的元素

 

本期特別推薦:愛德華·孟克的經典名作《吶喊》!

這幅19世紀末的畫作,以強烈色彩和誇張表情生動詮釋人類的焦慮與恐懼,並成為現代驚恐表情符號 😱 的靈感來源。

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幅畫背後的情感世界!

拿起畫筆,將你的情緒也表達在畫紙上吧!

無論是喜悅、悲傷或驚恐,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

華人工程學之父:詹天佑

他是美國耶魯大學的學霸,也是中國鐵路的先驅,

更有「華人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他就是中國第一位鐵路總工程師,詹天佑!

而他花了4年的時間修建京張鐵路,

讓當時準備看笑話的各國列強,對中國的工程能力刮目相看!

其他國家做不來、要花大錢才能完成的鐵路工程,

在他手上不但能提早完工,甚至能夠花更少的錢!

究竟他是如何開疆闢土,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就讓主播帶您穿越古今一探究竟!

音樂篇 | 經典名曲「第九號交響曲」,創作者自己卻沒聽過?

 

特別推薦問世200周年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樂》, 這部偉大的交響樂作品融合了激情與深度,被譽為音樂史上的巔峰之作。

其中大家耳熟能詳的《歡樂頌》,貝多芬只用了「Do, Re, Mi, Fa, So」五個音,也是人類史上第一首加入人聲演唱的交響曲。

讓我們一起感受無與倫比的音樂魅力。

南北管音樂戲曲館 典藏與傳承臺灣傳統表演藝術

 

【彰化散步∣古城藝文走讀】

話說南北管傳統音樂戲曲,好像在我們生活周遭,又好像有點距離。想要進一步認識它們,就要來到彰化的南北管音樂戲曲館,20多年來一直持續著扎根與傳承的工作。我們可以先從展示廳的樂器、文物、表演方式、文化發展等豐富的館藏認識起,欣賞現場演出,更親近這兩種傳統表演藝術。

 

撰文/秦雅如 攝影/林韋言

 

【必訪亮點】

1.  南北管樂器與表演特色。

2. 彰化的南北管發展史。

3. 展示廳館藏文物。

 

從「一府二鹿三艋舺」可以得知,彰化是臺灣發展甚早的地區,不只是經濟,隨著中國大陸移民渡海來臺,也把民俗文化、娛樂消遣帶了進來,其中,彰化就是南北管傳承的重鎮。坊間有此一說:「南北管音樂戲曲之於彰化的代表性,即如歌仔戲之於宜蘭,布袋戲之於雲林。」為了好好保存與推廣這個文化,彰化縣政府在1999年成立了「南北管音樂戲曲館」,至今培育相關表演人才無數。

 

 認識南北管的差異

一般民眾最常接觸到南北管的機會就是在迎神賽會、民俗祭典的時候,但如果想要進一步認識這兩種傳統藝術,就要到南北管音樂戲曲館實際走一趟。

採閩南式建築的南北管音樂戲曲館,整個環境都很有古色古香的味道。

 

我們常常會南北管一起稱呼,其實這兩者是相對的概念,代表發源的地方不同,北管屬於中國大陸北方的戲曲音樂,南管則從閩南的泉州、廈門一帶流傳過來。

 

實際上,南北管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音樂類型。南管樂又稱作絃管,常見的樂器有洞簫、二弦、三弦、琵琶、拍板、叫鑼、四塊、雙鐘、響盞、玉噯,保存了古老的五音音階,樂曲柔美悠揚,屬於室內樂。北管樂常見的樂器包括揚琴、提弦、京胡、嗩吶、北鼓、通鼓、大鈔、小鈔、響盞、小鑼、子弟鑼,屬於高昂鏗鏘、活潑熱鬧的音樂,因此常在迎神、建醮、婚喪喜慶等場合擔任歡愉助興或營造氣氛的角色。也因為音樂性的差異,人們比較容易在生活中聽見北管,學習風氣也比較興盛。

南北管音樂戲曲館有北管實驗樂團、南管實驗樂團、青少年北管實驗樂團、各研習班,平常會固定在館內練習。

 

南北管也各有戲曲,南管戲是現存閩南語系中最古老的劇種,以泉州的方言來唱,類似我們說的鹿港腔,它的特色在於演唱時會有字頭、字腹跟字尾,要去聽它的起承轉合,以及鼻腔、口腔、頭腔與腹部共鳴的差別。北管戲的來源則比較廣泛,多採用北方語系的腔調。此外,還有一種叫作高甲戲,它的特色是文武交加、南唱北打,由南管的前台演出,並於後場演奏則在南管之外加上北管樂器以增加戲劇張力。

進入展示廳內,會先看到一幅彰化地圖,上面標示了南北管社團分布的狀況,可以看到密密麻麻每一鄉鎮都有,其中又分為北管的北管戲、北管陣、大鼓陣;南管的絃管、品管;高甲的高甲戲、八音吹,讓人先對其中的細分類有初步的概念。

館內除了放置台灣地圖,更詳細標示出彰化縣南管、北管及高甲戲的社團詳細分佈圖。

 

南北管演出有吹、拉、彈、打、唱,通常每個人都會學習兩種以上的樂器。

 

彰化是南北管發展重鎮

正因為彰化的館閣眾多,自然也就發展出不同派別,其中北管有所謂的彰化四大館:東門集樂軒、南門梨春園、北門繹如齋、西門月華閣,其中又以梨春園和集樂軒最為活躍。梨春園是目前所知臺灣最古老的曲館,擔任南瑤宮老大媽的駕前樂團;集樂軒則子弟先生廣布,日治大正時期在中部一帶曲館有很大的影響力。

 

有趣的是,以梨春園和集樂軒為首的「軒」、「園」兩個派別曲館之間還衍伸出所謂的「軒園絞」,也就是兩邊會互相叫陣,一方先點三下鑼,如果對方有意尬場就回應三下鑼,接著就開始輪流表演,看誰能呈現出來的內容越多者勝。以前這兩個門派互不相容,假如軒派的學生跑去園派學習,就會被說背骨。

 

但不論是哪個派別館閣,南北管有共同信仰的三尊戲曲之神:田都元帥(演戲的祖師爺)、孟府郎君(南管的祖師爺)、西秦王爺(北管的祖師爺)。在南北管音樂戲曲館內自然也有供奉祂們,而為了讓一般民眾也能認識這三位戲曲的祖師爺,展示廳裡則設置有未開光的神像。

學戲曲之人信仰的三尊神:田都元帥、孟府郎君與西秦王爺。

 

在展示廳還有一面交趾陶牆非常吸睛,表現的是鹿港龍山寺的十音合奏場景,十音合奏即完整的南管樂,其中包含洞簫、二弦、三弦、琵琶(合稱上四管)、響盞、雙鐘、四塊、叫鑼(合稱下四管)、拍板、玉噯10種樂器。上四管意指有音階、比較難的樂器,通常需要背譜,下四管則屬於節拍類的樂器,而這十種合在一起就能表現出豐富的音樂。由於館內並沒有固定的演出,因此希望用具象的交趾陶來呈現樂團的模樣,讓大家更容易想像。

展示廳內有一面牆用精緻的交趾陶來呈現南管十音合奏的景象。

 

從欣賞典藏文物與表演入門

來到展示廳,還有許多典藏文物可以欣賞,包括入口上方的「八仙彩」都藏著許多細節,除了有吉祥寓意的喜鵲、鶴、牡丹、蝴蝶等圖樣,來表現刺繡傳統藝術與喜氣臨門的意涵,還可以看到左右童子分別持著琵琶和洞簫,把南北管音樂戲曲館的一些元素也繡上去了。

 

門口立在地上的子弟鑼是採用來自宜蘭銅鑼製造老字號的林午銅鑼,其尺寸與厚薄經過老師傅精密的測量呈現出最美好的樣態。在北管演出開始前,會先敲三下鑼,表示通知觀眾表演要開始了,其渾厚的聲音具有包容又震撼的效果。

展示廳裡有詳細的南北管各種樂器介紹。

 

展示廳裡實際展出南北管的各種樂器,仔細看會發現北管大多使用金屬類的絃線,南管則以絲線、棉線為多,形成兩者演奏起來的音色差異。此外,也有典藏戲服、彩旗、木雕鼓架等物件,以及包括樂曲種類、記譜方法等更深入的介紹。

 

至於要如何進入南北管的世界,導覽老師建議可以從欣賞表演開始,除了迎神賽會的場合,每個館閣也會在各自祖師爺祭典的時間安排演出;此外,南北管音樂戲曲館內也有北管實驗樂團、南管實驗樂團、青少年北管實驗樂團以及南北管6個研習班;館外還有青少年南管實驗樂團、南北管7個研習班,每年都會舉辦成果發表會,先學會聽與觀察,再對照館內的文物介紹,就更能領略這兩種傳統戲曲的精髓了。

 

南北管音樂戲曲館

網址:https://drama.bocach.gov.tw/Default.aspx

地址:彰化市平和七街66號

電話:04-7510709

營時:9:00-17:00,每週一、春節(除夕至大年初四)及民俗假日(清明、端午、中秋)休館

 

 

 

 

 

 

 

 

 

 

 

 

 

 

 

 

 

 

 

 

 

 

 

 

 

 

 

 

 

 

 

 

 

台語文創意園區 八卦山上創造說台語的友善環境

 

說起方言母語的重要性,它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更是一個文化的基礎。台語看似在我們生活周遭,但會說道地台語的人卻是越來越少,全台第一座台語文創意園區,創造了一個友善台語的環境,有戲劇館、音樂館、電影館、料理教室等等共9個館,來這裡不僅聽、說、看,還可以從遊戲中、生活中學台語。

 

 

撰文/秦雅如 攝影/林韋言

 

【必訪亮點】

1. 舊軍營改造成全台第一個台語文園區。

2. 九個主題場館呈現生活化的台語。

3. 從遊戲互動中學台語。

 

若要探究一個地區的文化底蘊,那必定涵蓋當地的歷史脈絡、族群語言及社會結構,然而在台灣這座文化寶庫中,多元語言的展示與傳承,見證了每個地區的獨有的發展脈絡與文化共融,近年來各地政府積極推動族群語言及文化傳承,紛紛設立原住民文化園區、客家文化園區等,而全台灣唯一且第一個以台語為主題的園區,在彰化八卦山下的成功砲兵營區正式成立,並命名為「台語文創意園區」。

 

改造舊軍營推廣台語文

2018年設立的台語文創意園區,卸除軍方色彩的營區不再戒備森嚴,綠意盎然的環境,平常就是民眾休閒散步的地方,而當時留下的一間間房舍,陸續整理成各種主題場館。

 

進入園區之後,可以先從入口上方的詩牆開始走。舊軍營保留下的紅磚牆,用來呈現一首台語詩,感覺意義特別不同。

 

用咱ê話句  講咱ê故事

用咱ê母語  唱咱ê歌詩

用咱ê文字  展咱ê骨氣

用咱ê血汗  顧咱ê文化

 

〈咱ê〉這首詩是設立這個園區的宗旨,建構友善台語的環境,大家可以用台語唸出來就是入門的第一關,就算起初念未出來,不輪轉不要緊,慢慢來,常說就自然了。

台語也可以寫詩,這面詩牆是園區的重要地標。

 

事實上,講一種語言,不只是學語言而已,學的是背後一整個文化,因此台語文創意園區希望用一種融入生活的方式,來讓大家接觸台語。翻開活動表,有電影欣賞、有健康講座、有台語歌教唱,把一般民眾有興趣的活動轉換成台語的方式來呈現,另外還有合唱團、料理班、銅鑼班,讓大家能在自然而然的情境下使用台語,同時園區也是教育部認定戶外教學的優良場域,經常有幼兒園、中學、大學或偏鄉的學校,由老師帶領前來參觀研習。政府各部會及各單位和民間團體,甚至海外同鄉以及外國使節也都踴躍前來。不論是不是母語,這裡都是認識台語文化很棒的場域。

台語文創意園區致力於推廣台語走入家庭、走入生活。

 

館藏豐富的主題場館

台語文創意園區共有9個館,要讓大家看到、聽到、摸到的都是台語。首先來到「多功能館」,聽聽〈咱彰化〉這首歌,把彰化26鄉鎮的人文歷史、山水物產都融入其中,用歌曲把彰化的特色唱出來,甚至還列入每年台語歌比賽的指定曲。

     〈咱彰化〉為周清玉創作,把彰化的特色都寫進歌詞裡。

 

這裡還有一面牆呈現的是台灣語言發展記事,其中很重要的大事件便是在2019年通過了《國家語言發展法》,其立意在於尊重國家多元文化精神,各族群母語都不應受到歧視或限制。這才知道原來我們的國家語言共分為漢藏語系的華語、台語、客語、馬祖語,以及南島語系的平埔族語、原住民族語,另外還有手語,立法保障為族群平等又跨出一大步。

 

全世界唯一手工打造的音樂銅鑼也在這裡,由從事製銅藝術30多年的吳宗霖先生潛心打造而成。不同於一般銅鑼只能敲出聲響,音樂銅鑼可以敲出精準的音階,因此可以演奏樂曲,被稱為「福爾摩沙之音」。

這套音樂銅鑼符合國際標準音階,真正可以演奏樂曲。

 

園區裡另有一間「音樂館」,收錄跟彰化有關的音樂人,從傳統的南北管學院派到流行音樂都有,如許常惠、曾道雄、鄭智仁、陳昇、陳雷、林強等,原來都是彰化人。這裡也整理了禁歌時代歷史,在戒嚴時期,不僅講台語要罰錢,也不准唱台語歌,牆上的文字這樣寫著:「台語流行歌曲在如此扭曲的歷史中,無數的前輩仍堅持著創作的意志……走過這段晦暗的歲月……從此不再有唱不出口的歌。」讓後人不忘我們如今可以自由唱歌,也是前人努力爭取來的。

 

來到圖書館,這裡更收藏有8千多本台語書籍,可以說是台語文館藏最豐富的地方,未來也計畫要為彰化每一個鄉鎮出一冊繪本,運用圖文記載的方式將文化傳承,更是呼應聯合國推動的世界母語日,提醒社會各種語言,若沒有好好保存,可能某個屬於全世界的共同財產就消失了。

這裡的圖書館有最豐富的台語文藏書,而且還在繼續創作中。

 

從遊戲中輕鬆學台語

當然,保存台語文不僅是沉重的歷史,園區還有以互動遊戲來設計的場館。「親子館」準備了許多台灣童玩,牆上還有台語親屬稱謂表,樹狀圖從阿祖、阿公、阿媽、阿爸、阿母,畫到兄弟姊妹、甥姪輩,讓小朋友先從怎麼稱呼親戚認識起。

 

另外也有給大人玩的「紅尾溜遊彰化」,地板貼上類似大富翁遊戲的格子,用擲骰子的方式前進,每一格邊走邊念,帶出彰化26鄉鎮特產,中間還設計了答題關卡,如果回答不出來,只要喊出三句通關密語:講台語真歡喜、講台語我愛你、今仔日講台語讚,也可以過關。

把彰化的特色變成大富翁遊戲,玩一圈就認識了彰化26鄉鎮。

 

來到「戲劇館」,這裡主要介紹布袋戲和歌仔戲,包括生旦淨末丑雜六種角色,最有趣的是,真實搭建了一個布袋戲台,旁邊還準備有各種角色的戲偶,每個人都可以來真實體驗一下在台上操作布袋戲偶的樂趣。

真實打造的布袋戲台,現在已經很少見到了。

 

命名為「灶跤」的台灣飲食文化館是一間料理教室,可以想見裡面的布置都和飲食有關,牆上貼滿包括廚房用具、烹調方式、刀工、食材等各種台語的說法,十分貼近日常生活。除了辦料理活動,導覽志工隊長告訴我們,班長會議的時候,各班也會在這裡輪流負責煮食大家的餐點,而且還會互相比拚呢,讓志工們也自然地融入在講台語的環境之中。

 

漫步在園區的將軍路上,路旁都掛滿台語諺語,邊散步也可以邊學台語,將軍路的林蔭茂盛,搭起了一條綠色隧道,也是到此一遊的旅人的拍照打卡點,而這些林蔭諺語,無論是相片中的主角或配角,也都將台語文用旅遊及體驗的方式,把這份傳承的使命擴散在大家的生活中。

園區最美的將軍路,一邊散步還可以一邊學台灣諺語。

 

台語文創意園區

網址:https://sites.google.com/view/taigi0505/%E9%A6%96%E9%A0%81

地址:彰化市卦山路18號

電話:04-7287363

營時:9:00-17:00,週一休館

鹿港藝文軸帶 從古蹟、日式宿舍到私人宅邸的藝術巡禮

 

【彰化散步∣古城藝文走讀】

早在清朝就開始發展的鹿港,曾經是兩岸貿易往來的重要通商口岸,也是大陸移民來台的重要據點,許多民俗文化、傳統工藝也隨之在台灣落地生根,造就鹿港豐厚的文化底蘊。鹿港公會堂、桂花巷藝術村、鶴棲別墅等歷史建物的整修再生,發展成藝術展覽的場域,跨越時空碰撞出新的火花。

 

 

撰文/秦雅如 攝影/林韋言

【必訪亮點】

1. 鹿港公會堂古蹟再現風華。

2. 桂花巷日式宿舍轉型藝術駐村。

3. 鶴棲別墅私人宅邸變身工藝展覽館。

 

追尋歲月的痕跡來到文化小鎮鹿港,百年廟宇依然香火鼎盛,狹窄巷弄還看得到古樸景觀,古蹟、歷史建築、大院宅邸被重新修復,再以藝術注入活水,豐富的文化沒有消失,而是以另一種新的姿態展現,穿街走巷,串起的是鹿港藝文軸帶。

來鹿港還可以感受在曲折巷弄間穿梭的樂趣。

 

融合中日西式建築的鹿港公會堂

穿過曲折熱鬧的鹿港老街,眼前突然出現一片開闊的廣場,若不說,已看不出這裡在清代竟然是鹿港溪的碼頭,而面向廣場的是彰化縣定古蹟──鹿港公會堂。

 

公會堂原址曾經是航運貿易繁盛的港口,在清領時期本是供奉蘇府王爺的萬春宮,與鹿港八大郊商之一廈郊會館的所在地,早年泉州、漳州一帶居民渡海來台,鹿港與蚶江成為對渡的口岸,從鹿港上岸的地方就在這裡。

鹿港公會堂前方的廣場原是鹿港溪的碼頭,見證鹿港曾經的繁華。

 

後來,隨著鹿港溪淤塞,航運逐漸沒落,廈郊瓦解,王爺宮香火也隨之稀微。到了日治時期1928年,時任鹿港街長的陳懷澄將其祖父陳克勸與廈郊商人集資興建的萬春宮與廈郊會館拆除,提供當時人口數已有36,000多人的鹿港街住民聚會使用,興建鹿港公會堂。早年這裡還設有海關,廣場上留下的旗桿座,據說就是海關與公會堂共用之設施。戰後迄今,鹿港公會堂幾經易名,中山堂、藝文館,2020年再度正名回鹿港公會堂。名稱雖有更替,然歷史定位與建築風格卻是鹿港發展史上相當重要的一環。

不僅是鹿港公會堂的前世今生經歷了時代的變遷,它的建築風格也融合了中日西式元素。建築立面受到西方裝飾藝術(Art Deco)的影響,屋頂是日本入母屋形式,室內地面鋪的則是台灣六角磚。細細觀察,會發現它的巧妙之處,饒富趣味。

鹿港鎮長許志宏(左)介紹鹿港公會堂做為展演空間的想法。

 

挑高寬敞的室內空間,現在做為藝術展覽使用,大約每3~6週會更換一個檔期,多以台灣的藝術家、工藝家為主,包括人間國寶施至輝、陳萬能、施鎮洋、李秉圭等大師的作品都曾在此展出,媒材、主題豐富多元,讓遊客不時前來都有新的展覽可以看。

 

日式宿舍打造成桂花巷藝術村

從鹿港公會堂步行就可以來到桂花巷藝術村,過去這裡也曾是鹿港溪的河道,在日治時期填河造陸而成。兩側整齊一致的日式房子共有8棟,13個門牌,在當時是鹿港街役場的員工宿舍,戰後仍做為公務宿舍使用,直到2010年轉型為桂花巷藝術村,提供藝術家駐村,並對外開放。命名為「桂花巷」,取其早年附近遍植桂花,後來桂花甚至成為鹿港的鎮花,以此來代表鹿港的意象可說十分貼切。

日式宿舍群改造成桂花巷藝術村,一邊供藝術家駐村,一邊也是民眾可以親近藝術的場域。

 

桂花巷藝術村除了提供藝術家一個創作的空間,更棒的是也開放與民眾互動交流,可以來這裡逛逛不同類型的展覽,或者預約一場藝術體驗活動。這裡的藝術種類非常多元,有編織、南管、捏麵人等傳統技藝,也有繪畫、花藝、玻璃等現代藝術。

其中最具鹿港文化氣息的獅頭製作工作坊,工藝師大半輩子都在鑽研獅頭製作技藝,幫台灣各地的廟宇、武館、庄頭等製作獅頭,由於每個地方師承不同,造就姿態各異的獅子,有開口獅、劍獅、閩獅、客家獅等等,從眉宇、耳朵、鬍鬚到神韻,欣賞各種細節,令人目不暇給。他一邊幫客人製作,也一邊做來自己收藏,累積的典藏作品已經有4、50個。

獅頭製作工藝師施竣雄靠自學揣摩各種獅頭的特色與神韻。

 

除傳統獅頭工藝外,桂花巷也不乏能看見青年返鄉的藝文新血,如以現代水墨畫創作的鄭琪耀,透過水墨不規則的韻味,表達抽象的感覺。跳脫傳統的媒材與主題,他用水墨畫來表現生態議題,嘗試以金紙作畫呈現宗教題材,西方的顏料、油畫布也成為他實驗的素材,亦古亦今之間的轉換,成為他作品的特色。

鄭琪耀的水墨畫可以看到在傳統筆法當中有許多新的創作嘗試。

 

整個桂花巷藝術村的戶外空間整理得有如庭園一般綠意盎然,即使光是散步其間都覺得愜意舒適。

 

私宅大院鶴棲別墅裡看工藝展

循著九曲巷穿梭其間,才終於找到鶴棲別墅。這裡是鹿港富商王煌的故居,也是「三泰行」商號舊址,大門片牆先見到西式半圓柱洋樓形式,入內才是三進兩落的傳統閩南建築,在西風東漸的那個年代,是豪華富裕的象徵。

鶴棲別墅可以看到閩洋折衷的建築之美。

 

「鶴棲別墅」之名來自昔日正廳的一幅對聯「鶴守楳芲高品格 棲遲衡宇澹精神」,出自鹿港秀才鄭鴻猷之手。可惜的是,這座建築曾因年久失修倒塌,導致許多歷史文物已不復見,反而是比較後期建造的大門那片牆倖存了下來。但因為原建物具有歷史價值,在2010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2016年依照原樣整修完畢開放參觀,讓後人還可藉此遙想一個年代的風華。

鶴棲別墅在不破壞原有空間格局的原則下,變成工藝展覽館;裡面還可以動手體驗傳統工藝魯班鎖。

 

而這棟舊式建築在老屋活化後仍保留舊時豪氣大方的格局與鹿港在地工匠的創意巧思,以不同形式的排列組合來欣賞花窗,小小的花窗依照範圍的大小可比擬成銅錢、繡球花與葫蘆等不同圖樣造型,且僅需運用卡榫設計,就能串接成一整片大型花窗,其中設計之妙,令人十足讚嘆!

導覽老師將雙手圍成一個圓,即可看出花窗轉化成銅錢圖樣的工藝巧思。

 

鶴棲別墅目前提供給彰化縣文化局作為工藝展覽館,展覽以彰化在地藝術家、地方工藝為主,例如展過生活陶、獅頭、春仔花等等,有時也辦工藝體驗活動,像是端午節的時候請來台灣首創「立體繡雕」的工藝家許陳春老師辦展,並教導民眾做扇子手鍊繡。在古色古香的宅院裡,欣賞彰化傳統工藝,別有一種相得益彰的情境趣味。

 

鹿港公會堂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埔頭街72號

電話:04-7784337

營時:10:00-18:00,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桂花巷藝術村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lukangartistvillage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桂花巷505號

電話:04-7772006

營時:戶外24小時開放,工作室開放時間依各進駐藝術家不同

 

鶴棲別墅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hecivilla/?locale=zh_TW

地址:彰化縣鹿港鎮後車巷8號

電話:04-7782169

營時:9:00-12:00、13:00-17:00,週一、二休館

 

友站連結

贊助單位-日月光投控旗下子公司

聯絡資訊

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248號14樓

TEL:(02)2691-5577 FAX:(02)2691-5192

Mail:ce.service@asehome.com

Copyright @ 2024 ASE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