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散策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Threads 聯絡我們

炊煙

余秋雨說,炊煙起了,我在門口等你;葉子黃了,我在樹下等你;月兒彎了,我在十五等你,盡是深情以待的畫面。
 
炊煙,對我而言,則是滿滿的鄉情跟兒時記憶。我小時候住在南部鄉下,那個年代,家家戶戶燒的是木柴,撿柴是生活上的一件大事,往深山的森林撿乾枝,一擔一擔挑回家,煮飯燒熱水,靠的就是這些深山撿回來的乾柴;也因為是燒柴,每到做飯時刻,炊煙必起,形成一幕鄉村特有的景象。
 
小時候家裡種些菜,可以採收時都會分送鄰居或親威,那時鄉下的聚落不見得都是毗鄰而居,有時還要走一段山路才可以到另一家,要確定送去的那一家有沒有人在?下工沒?最好的辨識就是他們家煙窗上頭的炊煙是否飄起。
 
小學三年級我就會做飯了,那時候放學回家,父母還在山裡忙,我放下書包的第一件事就是淘米煮飯,還沒有電鍋的年代,煮飯是件不小的工程,先起火,然後不能貪玩要顧在灶前,等米煮快熟時就「退火」,我把柴火退開,只留下碳火讓米飯慢慢悶熟,時間一沒掌握好,可能就會煮出一鍋燒焦的飯。把飯煮好,下工後媽媽做起晚餐就快速多了。
 
鄉下炊煙飄散最繁忙的時節,莫非就是過年前那幾天。家家戶戶開始炊粿,有鹹粿、甜粿、發粿,那個年代,鄉下人是沒有市場可以買粿的,靠的是自家廚房用木柴、蒸籠一籠龍蒸出來,然後除夕的前一天早上就是眾所期待的「開粿」,全家大小就可以大快朵頤。為什麼是除夕前一天?因為除夕前一晚過11點,就是鄉下習俗拜天公的時候,拜天公,鹹粿、甜粿跟發粿是要一應俱全的。
 
後來有了電鍋,電子鍋,瓦斯爐跟熱水器,就再也看不到炊煙四起的景象。炊煙不再,鄉情也不再那麼濃烈,過年的氛圍與期待,隨著炊煙離去,也淡了許多。所以當余秋雨寫下炊煙起了,我在門口等你時,我也只能在回憶裡去尋找那縷縷的炊煙。
 
很多年後,我又在嘉義民雄葉仔竂見過一次,木柴蒸粿又見炊煙。90歲的姨婆用還矯健的身手張羅,她說瓦斯火蒸不出菜頭粿的香氣,還要我留下來吃她的炊粿,我送完禮急著走,沒應她之邀留下來饗用。後來姨婆活到一百歲,最後一程我有去送她,但是,就再也不曾看到炊煙了。

———————————————
林浚南
曾任自由時報記者、聯合晚報副主任、英文台灣日報社長
現為警政署新聞諮詢委員、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

 

日月光2019鶴耳矇慈善演唱會 為2020年環保永續譜出序曲

由日月光投控財務長董宏思擔任主唱,與友人組成的「鶴耳矇樂團」邁入第十三年於歲末寒冬中舉辦慈善演唱會,各界熱烈響應並主動參與這場公益演唱會,透過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贊助來為2020年永續公益系列活動揭開序幕!

日月光財務長董宏思率領四位成員、年齡雖高達三百的「鶴耳矇樂團」,熱情活力卻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

「鶴耳矇樂團」自2010年開始舉辦年度公益演唱,除了各界針對演唱會的捐款之外,加上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提撥同等金額後,扣除活動相關支出,餘額超過100萬元將全數捐贈公益團體,包括聖安娜之家、勵馨基金會、流浪動物之家基金會、罕見疾病基金會、兒童癌症基金會、台灣導盲犬協會、創世社福基金會等十四個公益團體。

演唱會今年選在花漾Hana展演空間舉行,超過400席座位,消息一出即獲得各界響應。為了這次公益演唱會,由日月光財務長董宏思率領鶴耳矇樂團,帶來一連串舒情與快節奏流行歌曲,五位成員年齡雖然總計高達三百,熱情活力可是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受邀演唱者連唱三小時三十多首歌曲,用最好的表演分享給所有一起參與慈善演唱會的來賓,與大家一起支持公益,奉獻愛心。


各界熱烈響應並主動參與這場慈善公益演唱會,透過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贊助,一起為2020年永續公益系列活動揭開序幕

藉由2019年11月24日的慈善演唱會,與各界分享日月光在企業社會責任過去一年努力的成果,並為2020年日月光環保永續系列活動譜出序曲。日月光將持續舉辦環保及公益活動,持續推動環境教育、提升環境品質、降低環境衝擊及推廣環保藝文活動,為綠色環保與地球永續,貢獻最大心力。

日月光今年9月再度入選2019道瓊永續指數(The 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ices, DJSI)連續四年蟬聯「世界指數」與「新興市場指數」成份股,獲得「產業領導者」殊榮,刷新台灣入選產業領導者記錄。透過長期推動社區共融,落實節能減碳,扎根環境教育,顯示日月光企業永續責任於經濟、環境與社會面向之卓越作為與績效,獲得國際高度肯定。

不是駡完別人 你自己就可以脫罪

我們常說一隻手指著別人時,有四隻手指頭指著自己,意思是駡別人其實就是駡自己。這道理很簡單,可是很多人卻深信先駡先贏,以為把別人駡得狗血淋頭,自己就可以免責脫罪,什麼都可以撇得一乾二淨。
 
台灣人這幾年瘋出國,特別是到日本早已蔚然成風,不少人回台一下飛機就開始感嘆,日本環境清潔、市容整齊,不像台灣亂七八糟,違建林立,言下之意,好像在說都是你們不守秩序,才把台灣搞得今天這副德性,一切都跟自己沒關係。仔細回想一下,你有沒有說過同樣的話、做過一樣的事?絕大多數台灣人應該都說過、做過吧!但你有沒有想過,沒有人是局外人。你不僅是受害者,很可能也是加害人,駡完別人並不會讓自己更高尚。
 
台灣違建充斥,說難聽一點,根本是吾國傳統文化一部分,誰家沒有?都市不是頂樓加蓋,就是騎樓占為己有,要不然陽台外推,馬路變自家停車位。鄉下也不例外,農地不是一棟棟鐵皮違建,就是填土當停車場。在台灣,想找一個完全沒有違規使用的房子或土地恐怕比登天還難。換句話說,市容紊亂人人有責,你我都脫不了關係。
 
我們不必羡慕日本、歐洲,也不要一天到晚把別人的優點掛在嘴邊,很多問題都是說這些話的人一手鑄成。解鈴還需繫鈴人,與其天天抱怨咀咒,不如從自己做起。不要光說不練,靠嘴巴贖罪,而是要一步一腳印從自己做起,才有機會走出隧道,迎向陽光。
 
當然社會的改變非一朝一夕,日本、歐美也經歷過台灣現在碰到的問題,人家可能花了上百年時間才一步步解決,反觀我們台灣起步較晚,難免有很多地方不如人意,大家除了要從自己改變起,也要多一點耐心,因為很多事急不得,沒有一定的條件強求不來,俗話說水到渠成就是這個道理。
 
記得我讀書的時候,政府大力推動排隊守秩序,甚至還有人到公車站牌前舉牌勸導,結果效果不彰。公車沒來前大家乖乖排成一列,公車一來卻一擁而上,唯恐上不了車。不是過去的人不守公德心,而是社會條件不成熟,因為公車一天到晚脫班,好不容易等到自然往前衝,乖乖排隊回不了家怎辦?這種問題現在不會發生,拜高科技之賜,何時有車、下班何時到一目了然,加上載具變多,坐不到可以搭捷運甚至騎ubike,沒有回不了家的問題,自然願意耐心等候。
 
打造一個理想社會你我都有責任,除了自己身體要力行,還要有耐心跟恆心,缺一不可。下次記得駡完人拿不到贖罪券,一定要洗心革面才能洗刷,因為自己就是共犯結構的一員,不僅被害也害人。
———————————————-
黃樹德
資深媒體人,現為中時電子報總編輯

不要再說「讓我跟妳走」!

「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

這句話,是電影「海角七號」裡頭男主角對女主角所說的一句經典台詞。這樣的告白放在談情說愛的電影裡頭很浪漫,但如果是出自一個小朋友之口呢?
 
我的一個朋友,因為隨同出差的老公一起到非洲奈及利亞的鄉下,就在那兒一個小小教會中碰到了一個小男生,那個身高看起來大約才十歲大、但其實已經14歲大的素昧平生的小男生,在與朋友簡單交談兩句之後,竟然就提出了這樣的要求:「你可以帶我走嗎?!」
 
朋友好難過:一方面是她不得不拒絕他,另一方面且更重要的是,究竟是什麼樣的境遇讓這個小男生竟然在初次見面時就對陌生人提出這樣的請求?從小男孩急迫又小聲的口氣,以及緊張的神態,看得出來他是鼓足勇氣才說的,他希望逃離的心一定遠比他的害怕還要來得巨大許多,所以他願意冒著風險(萬一遭拒?萬一朋友其實是個壞人?)開口啟齒,努力爭取他人生可能可以有的改變!
 
這樣會思考自己未來又勇敢的小男生,如果放在一個好的環境、讓他受好的教育,他肯定會是一個好的人才,但是,在朋友見到他的當下,如果他還是只能留在當地,他的生活恐怕只能剩下努力求生存,因為那兒沒有乾淨的飲用水,也沒有太多餵得飽人的食物,所以全家大小都必須為食物而奮鬥,不但他每天必須在天黑前走遠路去挑水回來給全家人用,甚至當地才兩歲大、路都還走不穩的小孩,就已經被迫必須拿著刀子來幫忙將不好入口的食材削皮,讓一家子人有東西可以果腹。
 
朋友因此獨自發起了一個助學計畫,她與一位留美歸國服務的當地的教授合作 -(這位教授其實在美國已有教職可留在美國過好日子,卻願意回到落後的祖國奉獻 ), 她負責募款,教授與其妻子負責為孩子繳學費,將孩子帶到學校上課,同時三不五時還會進行家訪與檢查孩子的課業成績,以確保孩子沒有被父母當成勞動人口而缺課,期待藉由教育來翻轉那些孩子、那些家庭與那些偏鄉村莊部落的命運。
 
這樣一個以個人為主要推動者的計畫也許能幫的人相對有限,但只要有開始,就是在那貧瘠的土地上撒下一顆改變的種子,在那暗黑的底層裡點燃一個改變的火苗。
 
下一次,朋友盼望下一次她再去的時候,當地的小朋友已經不會再有孩子需要放下自尊乞求陌生人帶他們遠走高飛,希望讓「留下來,或是我跟妳走」這句話,只要留在男女主角的談情說愛中就好,而相信這也是你我共同的感嘆與期盼。
 
———————————————-
汪用和
台大EMBA碩士,資深媒體人。

老後人生誰來顧

最近幾位朋友不約而同面臨同樣的問題,高齡的父母因為失智、生病或跌倒,必須找人來照顧,但幾乎都找不到適當的看護,只好靠著自己及家人輪流上陣。
 
一位朋友的父親曾是中學校長,但近年開始失智,已經很多事不復記憶,也經常迷路,使得家人經常要請警察協尋,原本由身體狀況不錯的老伴照顧,但老伴也突然因為跌倒而住院,照顧者變成被照顧者。在台北工作的朋友,只好多次往返老家嘉義處理。
 
朋友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好不容易說服爸媽搬到親戚比較多的台南,以便有個照應,但光是挑選老人家適合居住的房子,再加上配合老年者起居須重新裝潢,足足就花了大半年。
 
這大半年,朋友南北奔波,來往距離超過一萬公里,朋友形容這是長達半年的萬里鐵人行程,當新家完成時,失智的老爸似乎突然清醒,問了一句這是我們的新家嗎?讓朋友當場流下男兒淚。
 
另一位朋友的婆婆生病住院,光是為了找看護就費了一番工夫。她在醫院登記尋找看護,結果往往是秒殺,她只稍微遲疑就立即被別人搶走。最後她也加入爭奪看護的行列,好不容易搶到一位大陸籍看護。
 
原本朋友希望找到能說台語的本地看護,以便和婆婆溝通,但是台看少之又少,朋友只好退而求其次,接受所謂的陸看。
 
這位陸看能力不錯,照顧起人十分俐落,但不只嗓門大,個性也強勢,經常嫌家屬礙手礙腳,這位朋友為了婆婆只好忍住氣,沒想到正當大家都習慣這位陸看之後,陸看只照顧了十天,突然說不幹就不幹,朋友立即陷入手忙腳亂的處境,找不到看護銜接,只好全家輪流到醫院照顧。
 

銀髮族的居住環境安全至上,要特別注意建構無障礙空間

還有一位朋友,爸爸前幾年癌症開刀,最近幾年失智,近來又因臗關節移位開刀,工作忙碌的朋友也只好跟哥哥兩人輪流到醫院擔任看護。
 
在愈來愈高齡化的台灣社會,這些人的經歷都不是特例,而且也還算幸運,因為有足夠的經濟條件支持。唯一傷神的只在如何找到適當的照顧者。在社會的角落裡有更多孤苦無依的老人,不只要面對獨居的各種風險,甚至可能在家中發生意外無人聞問。社會的支持體系必須更周全,設想這些人的處境,視不同情況給予協助,使人人能老有所終。
 

———————————————-
曉櫻
資深財經媒體人。日常處理看似充滿銅臭味的財經新聞,但骨子裡其實是文青,喜歡在城市裡探索,用細膩的眼光看待周邊事物。
秉持在愈簡單的生活裡,愈能安身立命的哲學。

便當人生

在左營高鐵站,等待跟一同出差的同事會合。午餐時間了,我買了一個台鐵排骨便當,坐在候車椅座上慢慢的享用。隔座一對老夫妻,70開外有吧,和我一樣也是便當裏腹,不過我看到他倆買了兩個不同菜色的便當,彼此還交換菜餚,靜靜吃著午飯,有的是一份不用言語的鶼鰈情深。
 
跟很多上班族不一樣,我不會排斥吃便當。一般人不喜歡吃便當,總覺得菜色變化不大,白飯壓滿便當盒不美味,但便當對我而言,伴隨著的是一段很長的成長歲月。
 
小時候在台東的山上,假日或寒暑假必須上更深山跟著父母操作農稼,中餐就一定得帶便當。物質不充裕的60年代,便當盒裡媽媽還是盡力張羅:菜脯蛋、鹹蛋、鹹小卷……,講究的不是新鮮美味,而是要配的下飯。國中時正在發育的我,上山的中餐是需要兩個便當才吃得飽的,做工的便當菜,都會比平常餐桌上的豐盛許多,年紀小的我,總是吃得格外滿足。
 
更為滿足的便當,是當年常有大大小小比賽,國語文、運動競技等,我幾乎都是學校的代表,帶隊的老師都會幫我們購買紙片便當,有魚片、肉片,比家裡的便當更為豐富,吃起便當時,肉片總捨不得一下吃光,白飯扒完了,才會珍惜地一口一口把肉片吃完,當下是覺得難以形容的人間美味。
 
再一次長年累月與便當為伍,是唸高中的三年。我就讀中部的豐原高中,學校沒有宿舍,只能在學校附近租屋跟包飯。包飯商中午會把裝好的便當送到學校,每次打開飯盒前都有種期待,就像抽獎一樣的心情,飯盒翻開就揭曉了,有沒有警奇跟喜悅就在那一剎那,有時真會「哇」一聲,今天的菜色太棒了。
 
後來,在滾滾紅塵中打滾立足,午餐也經常靠著便當過日子,說來諷刺,當選擇多了,可以自主挑選自己喜歡的口味時,反而少了以前那份珍惜跟期待,有的只是填飽肚子的例行公事。
 
最近常跟朋友聊起的便當,講的是另一件事,「便當指數」。我剛出社會時,便當一個20元,現在動軏80元起跳,90、100元的比比皆是,但和我那個年代比,現在出社會的年輕人,第一份薪水沒有我當時的高,反而縮水了,30幾年過去了,光是便當漲了4倍,年輕人薪水沒有進展,就可知這一代年輕人生活的辛苦,生存的大不易。

———————————————
林浚南
曾任自由時報記者、聯合晚報副主任、英文台灣日報社長
現為警政署新聞諮詢委員、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

終結流浪 給貓狗一個溫暖的家

在我的住家附近,有隻長期占據地盤的流浪黑狗,總在騎樓下徘徊不去,有幾次,我只是走路經過就被牠的狂吠嚇到,更多時候看到小孩被嚇哭。

之前去河邊散步時,看到在步道邊總有五六隻成群的流浪狗,原本只是趴在地上休息,但是行人一經過就大聲咆哮,尤其是看到同類更是敵意上升。當時看到一對夫妻帶著兩隻狗走過去,家犬在第一時間就感受到流浪狗惡狠狠地瞪著牠,立即縮身到主人身後,此時主人也趕緊伸出一隻手安撫自己的狗,並同時伸出另一隻手制止有意衝過來的流浪狗,劍拔弩張的情勢讓人看得捏一把冷汗。

我此時心裡想,如果我們讀得懂動物的心情,這些流浪狗會不會心有不平:為何同樣是狗,你有主人疼愛,我卻要被風吹雨打?

有次爬山看到一隻全身雪白的寵物犬,長得十分可愛討喜,一看到有人來似乎以為是主人回來了,趕緊迎上前去,結果發現不是,眼神流露出失望。我懷疑可能剛被主人拋棄,但無法確認,在第一時間未採取行動,之後再循原路上山時,不再看到小狗的蹤跡,實在擔心這麼可愛的狗在險惡的大自然中能存活多久?心裡一直掛念狗狗是否安好。

失去主人疼愛的狗狗,為求生存,野性大發,流浪狗咬傷小孩甚至老人的事件時有所聞。動物無辜,被流浪狗咬的人也很無辜,最可惡的是棄養的人。但是拯救流浪貓狗,靠的不該是用愛心餵養的方式,這只能讓這些動物苟活在街頭或山邊,三不五時還是會發生傷人事件。
 

孤單的流浪狗駐足在街頭

流浪狗為何無法禁絕?來看看國際上怎麼做,在國際上是有典範的。荷蘭是少數零流浪狗的國家,從19世紀起,荷蘭本是一個飼養狗密度非常高的國家,因狂犬病的大肆傳染,危害人們的生命。許多飼主開始棄養家犬,於是荷蘭的街道上出現大量的流浪狗。荷蘭政府決定採取行動,開始針對流浪狗實施PSVIR」措施(即挑選、消毒、接種疫苗、身體檢查和送返)而且所有的費用統統由政府組織負擔。

荷蘭政府讓街頭上的母狗完成絕育手術,且讓每隻狗接受體檢以及接種狂犬疫苗。此外,更採取治本的作法通過了相關的動物保護法令,規定飼主必須給予狗狗妥善的醫療照護、不得疏於照料,否則將處以3年有期徒刑,或者1萬6千美元以上罰鍰。不只重罰,荷蘭政府並提高購買寵物的稅率,讓更多人選擇領養代替購買。然後,為提高大眾領養流浪動物的意願,定期舉行體驗照顧流浪動物的活動,靠著以上種種舉措,讓荷蘭街頭不再出現流浪狗。

讓養寵物的飼主負起責任,才是真正愛護動物的表現。

———————————————-
曉櫻
資深財經媒體人。日常處理看似充滿銅臭味的財經新聞,但骨子裡其實是文青,喜歡在城市裡探索,用細膩的眼光看待周邊事物。
秉持在愈簡單的生活裡,愈能安身立命的哲學。

生活

搭了高鐵到嘉義,一出車站即有許多計程車司機攬客,看起來競爭頗為激烈,這個農業城鄉,平常公務洽公會搭計程車的應該不多,當地人不是搭接駁車,就是家人親友會開車接走。
 
我選擇一位婦人司機,開計程車的女性本來就不多,在這鄉間更是凸顯,萬綠叢中一點紅。我告訴她我的目的地是六腳鄉的某個村,她聽的有點茫然,費了好大的力氣溝通,她還是一知半解,最後幾經波折,還打電話給要造訪的主人,才確定她可以載我抵達。
 
車途中跟她聯一下,她說很不好意思,因她不識字,也不會用google,靠的是對周遭環境的熟悉,而我告訴她的行政地名竹本村,當地人都稱竹仔腳,以致她第一時間才會茫茫然。我好奇問她,「不識字可以考駕照嗎?」,她說可以呀,主考官用唸的,她聽,對的打勾,不對的打叉,一樣可以拿到駕照。
 
車程有20幾分鐘,她開始敘述她的童年,來自雲林水林鄉,小時候很窮很窮,房子是善心鄰居提供借住的,根本沒有錢唸書,婚姻也不好,「窮人家哪能嫁的多好」,話語中盡是無奈,兒子結婚離婚了,她只能靠自己,64歲了,靠一部計程車賺取她的生活費。營業照上名字寫著金姑,她自嘲命像火金姑(螢火蟲),夜裡閃著閃著,卻不知白天要棲身何處?未來,過一天算一天。
 
我回想起一早從家裡到南港高鐵站,也是坐計程車,我習慣跟計程車司機聊天,他也剛好64歲,他說孩子大了,不想跟小孩拿錢,每天輕鬆開,賺他跟老婆的生活費,日子還過得去。他說小孩有一個是醫生,最近才剛買了房子,負擔也不輕,「老人家盡量不要是年輕人的負擔」,言談中,沒有一般人談及自己有當醫生兒子的那種光榮跟優越感,「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他淡淡地說。
 
我在想,來自窮鄉僻壤水林鄉的金姑,生養一個兒子,離婚了,顧好自身都喘不停,老母親自然就得靠自己自食其力;有個當醫生的兒子的老司機也依然要為生活三餐奔馳於車水馬龍間,這就是生活吧!不管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等待乘客招手,或是在各高鐵站賣力攬客爭取生意,每一部計程車上,都是搭戴著一串長長的生活故事。

———————————————
林浚南
曾任自由時報記者、聯合晚報副主任、英文台灣日報社長
現為警政署新聞諮詢委員、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

滿街跑的機車 台灣城市景觀

最近國發會宣布台灣的兩隻獨角獸之一,Gogoro是其中之一。所謂的獨角獸是指成立十年內、估值10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300億元)的新創企業。很難想像,做電動機車能成為獨角獸。
 
本文不在討論機車產業或電動機車產業,更無意討論gogoro的前景,而是想談談台灣的機車滿街跑,形成的城市(鄉村恐怕更多)景觀。
 
根據交通部統計,截至107年,全台灣有2,187萬輛機車。「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台灣機車密度仍居亞洲之冠,平均每平方公里機車數就高達378輛,一天平均行駛53.8分鐘,每周油錢僅花100元,相較於105年的調查結果,機車使用天數、里程及時間都增加。當時交通部分析主要應是油價下跌影響。調查也指出,有71.1%的機車使用者表示,無論政府實施何種機車管理措施,都不會改用公共運輸工具。
 
這調查充分反映了台灣人實在很愛騎機車,即使在大眾運輸系統最便利的台北市,機車也是滿街跑。尤其是上下班尖峰時間,開車族都會有的體驗就是紅綠燈一轉變燈號,油門還沒踩下去,圍繞在車身旁的機車立馬呼嘯衝出去,形成萬馬奔騰般的機車浪潮。
 
這般的都市景觀,台灣人習以為常,但其實在許多大都市是看不到這樣的情景,很多都市甚至明令禁止機車,在歐洲更是很難在街上看到機車。像台灣這樣滿街是機車的地方,我大約只曾在越南及印尼、雅加達領教過。其實以台北市的大眾運輸系統如此方便來看,機車數量真的是過多了,很多城市的公車及捷運都不如台北,但也沒那麼多機車上路。只能說,台灣人實在很愛機車隨時隨處可騎的方便性。
 
機車太多的壞處是當然是空汙及噪音,尤其在電動機車還不普及的情況下。還有影響安全性,有些機車騎士很愛在大馬路上胡亂鑽行,造成交通事故頻傳,近年來興起的外送行業像是Uber eat、Food panda,可能因為趕著送餐,甚至釀成多起意外。
 
還有就是破壞都市景觀,走在騎樓時經常看都可看到機車亂停阻礙行人,可憐的行人不只要閃躲大大小小的招牌,還要注意會不會被機車擋到甚至被排氣管燙到。

騎樓底下被滿滿的機車占據,行人幾乎寸步難行

 

當然,所有百姓都有用路權,行人、自行車騎士、機車騎士乃至開車族,其權益都該受到保障,要如何在方便、安全、空汙、市容各個面向中求取平衡,光是一紙禁令恐怕只會引起反彈,需要更完整的規劃。

———————————————-
曉櫻
資深財經媒體人。日常處理看似充滿銅臭味的財經新聞,但骨子裡其實是文青,喜歡在城市裡探索,用細膩的眼光看待周邊事物。
秉持在愈簡單的生活裡,愈能安身立命的哲學。

日月光推5年計畫 助杉林區邁向「智慧化城市」

日月光投控集團攜手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於108年12月23日與高雄市杉林區公所簽署合作備忘錄,日月光投控集團將引進高科技,在高雄市杉林區選擇數個里鄰、社區或學校試辦「智慧城市」計畫,把杉林區從資源較為匱乏的偏鄉小鎮,在5年內打造成為一個進步、便捷、安全與科技的智慧化城市。
 

高雄市杉林區邁向智慧化城市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今天在高雄市杉林區公所舉行。
在高雄市民政局長曹桓榮(右二)見證下,由高雄市杉林區公所區長劉德旺(右)、日月光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長汪渡村(左二)與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林浚南(左)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

在高雄市政府民政局長曹桓榮、杉林區各里長、校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農會、調解委員會、自來水公司代表等貴賓及媒體的見證下,日月光投控集團行政長汪渡村、杉林區公所區長劉德旺以及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林浚南,代表三方在杉林區公所簽署「高雄市杉林區邁向智慧化城市合作備忘錄」,預定明年(109年)初開始進行智慧城市的規畫,並逐年建置相關設施,預計5年完成。
 

日月光投控集團在未來5年,將提供高雄市杉林區建置「智慧化城市」,高雄市杉林區公所區長劉德旺(右圖)代表杉林區感謝日月光投控集團針對在地需求進行合作方案。日月光投控集團行政長兼日月光文基金會執行長汪渡村(左圖)表示,將配合杉林區地方的需求,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及樣貌。

見證簽署合作備忘錄的高雄市民政局長曹桓榮致詞時,代表高雄市政府及杉林區整個團隊,感謝日月光投控集團的關心與投入,讓杉林區走向不一樣的風貌,營造智慧化城市的開端,建立杉林區成為高雄市後花園最好的招牌。
 
區長劉德旺代表杉林區感謝日月光投控集團針對在地需求進行合作方案,他說,杉林區已經準備好了,並將全力以赴,創造杉林區更美好的未來。劉德旺區長並致贈汪渡村行政長杉林區特產「南瓜」及「梅好薑來」等地方特色伴手禮盒,代表杉林區將走向美好的將來。
 
日月光投控集團行政長兼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汪渡村表示,日月光是個高科技公司,近年來回饋社會不遺餘力,以善盡社會責任,未來,日月光將配合杉林區地方的需求,透過科技力來協助杉林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及樣貌,做為打造偏鄉邁向智慧化城市的樣板。

 
日月光投控集團表示,未來5年將提供杉林區建置的智慧化城市內容包括:提供智慧電能供應協助、高齡長者的照護、學生課後輔導、建立地方農產行銷通路平台、設置杉林區防災資料接收中心,以及智慧教學等項。
 
在智慧電能部分,將協助區公所設置可配合環境光源自動調整亮度的LED智慧街燈,並建置太陽能板供電系統,推廣綠色能源。
 
高齡長者照護及學童課輔方面,將透過醫療巡迴車下里服務,配合遠距居家照護,完善老人家的照護需求,同時改善老人共餐空間及設備,並提供社區老人吉祥樂學課程,以及學生課後輔導。在地方創生方面,協助建立杉林區農產行銷通路平台,扶植地方特色產業,型塑在地品牌,促進地方農業及經濟繁榮發展。
 
此外,鑑於杉林區位處偏鄉,日月光投控集團也將協助在杉林區區內土石流潛勢溪流及集水區範圍內,選擇適當位址架設各種先進量測儀器和高效率傳輸系統,即時追蹤回報土石流、崩坍及地滑等動態資訊,並設置「杉林區防災資料接收中心」,接收即時資訊,第一時間內發出預警,打造杉林「零災害科技村落」。
 
108年12月2日,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林浚南總監等人,特別南下高雄市拜會杉林區公所洽談「智慧城市」合作事宜,並在曹桓榮局長、劉德旺區長等人陪同下,參訪了上平及月美兩個社區發展協會,以及杉林布包手工坊、杉林葫蘆藝術館等,由區公所彙整地方需求並獲得共識,促成此次三方簽署合作備備忘錄。

友站連結

贊助單位-日月光投控旗下子公司

聯絡資訊

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248號14樓

TEL:(02)2691-5577 FAX:(02)2691-5192

Mail:ce.service@asehome.com

Copyright @ 2024 ASE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