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樹德
資深媒體人,現為中時電子報總編輯
Author: refine-lab
故鄉
———————————————
林浚南
曾任自由時報記者、聯合晚報副主任、英文台灣日報社長
現為警政署新聞諮詢委員、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
路平燈亮 小市民的基本需求
先說為何會重新舖設。其實社區外的這一長條人行道由一塊塊地磚組成,花色有變化,舖得很美,也考量到盲人行走的需求,中間舖了一條導盲磚。只是年久總有些脫落或破損。行人走過去的時候,容易絆倒,或是每逢下雨就被濺溼雙腳。
社區管委會因而發起簽名,號召300多戶住簽名,據此向市政府申請重舖,我還是第一個簽名的呢。
結果新的地磚舖好之後,一整片看起來光滑新穎,乍看還不錯,但是缺點是太滑,一下雨就整個打滑。最慘的是,有些機車騎士要騎出社區,經過人行道時就整個打滑,不得已,只好再舖上一層紅色塑膠布,不但影響美觀,也仍然有令人跌倒的風險。
以前採訪過一位部長級官員,他的名言是小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就是:路平、燈亮、水溝通。
其實這真的是很基本的需求,尤其是路平這項。不管是給車走的馬路,還是給行人走的人行道,最重要的就是平整且不滑,安全至上。
台灣的馬路經常坑坑洞洞,選舉時往往成了候選人競相開立的政治支票,保證上台後,馬路一定平,聽在小市民的耳裡覺得有趣。這不是最基本的嗎?之所以會變成政治人物信誓旦旦的支票,顯然就代表之前的政治人物沒做好。
在我的觀念裡,城市美學建構在兩點。一是實用且安全,二是視覺上的一致,不能突兀。
像是到歐洲旅遊,這些小鎮裡的石板路,不僅堅固耐用且有歷史感,行人走過去的時候不僅不用擔心滑倒,還可以欣賞這些石板路的美。且因為這些石板路是真的一塊塊石板或是石柱打進地裡,要修補時也只須更換破損的部分,不用整片重舖,省時省資源。當然,唯一的缺點是當行人拖著行李時,輪子滾過去不但容易發出躁音且容易磨損輪子。

以人行道為例,就是要用最適合給行人行走的並且安全的材料,同時要達到視覺上最美觀的目的。另外,還要考量維修時的方便及效率,最好能局部修復,不用大規模整片重舖。如果既不怎麼美,又讓人容易跌倒,還要大費周章施工,就不得不懷疑施工單位不夠用心了。
———————————————-
曉櫻
資深財經媒體人。日常處理看似充滿銅臭味的財經新聞,但骨子裡其實是文青,喜歡在城市裡探索,用細膩的眼光看待周邊事物。
秉持在愈簡單的生活裡,愈能安身立命的哲學。
大海
在品嚐咖啡跟聽濤的過程中,巧遇一位賣花生的年輕人叫阿賢,他賣的是雲林生產帶殼的黑金剛,體貼的阿賢還準備好紙杯,每一桌放一大把,很大方地讓遊客試吃。他一包賣200元,3包還有折扣算500元,他兜售好久,花了不少試吃成本,結果只做成我的生意,隔不遠有位婦人,試吃後覺得很好吃,但問完價錢後嫌貴,所以阿賢沒能做成她的生意,阿賢沒有失望,笑笑又趕往下一個咖啡車據點。
我跟阿賢聊了一會,他說書唸得沒很好,退伍後早上在早餐店負責外送,下午就到北海岸賣花生,感覺上有二份兼差工作會比較踏實,不過過完年後就不來這裡賣花生了,要找其他兼差。我問他為什麼呢?他的回答讓我驚訝,是「人情」,他說在每個咖啡座穿梭,總覺得欠老闆人情,「人情是很難還的東西」,阿賢這麼年輕,就知道人情難還,不像我轉了好一大圈,繞了30幾年的江湖,才能深刻體會人情的難還。
咖啡車請了兩位工讀生,一男一女,看起來是高中生模樣,靜靜地端著咖啡到每位客人的桌上,跟城裡的咖啡店不同,沒有此起彼落「歡迎光臨」,「謝謝光臨」的聲響,有的只是多一份鄉下孩子的靦腆,問了果然不出我的研判,是當地打工的孩子,來自鄉下的我,對鄉下孩子總多一份親切與疼惜。
看著阿賢離去的身影,我想起另個年輕人,唱著「大海」紅透半邊天的張雨生,小我一屆的高中學弟,高中時放學後就在禮堂邊的角落敲敲打打也能唱出一片天,但卻英年早逝,每次在海邊,總會想起他,「如果大海能夠帶走我的哀愁,就像帶走每條河流」,這首「大海」百聽不厭,希望他在另個世界過得很好;也希望賣花生的阿賢,不再背負人情的哀愁,走出自己一條路來,還有打工時靦腆的孩子,慢慢地穩步長大,找到屬於自己的自信。
———————————————
林浚南
曾任自由時報記者、聯合晚報副主任、英文台灣日報社長
現為警政署新聞諮詢委員、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
第六屆 日月光環保學術碩、博士論文獎助 第一階段錄取名單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為鼓勵更多優秀人才,關心環保議題,進而提出解決辦法,2014年起舉辦「環保學術碩、博士論文獎助」,以支持學術發展,積極培養環保學術人才,採取二階段審查,博士論文每名8萬元,碩士論文每名5萬元獎助學金。前五屆共計獎助76位碩、博士生,發出的獎助學金計428萬元。
第六屆的論文奬助申請,經過評選,第一階段博士論文有3篇、碩士論文有16篇通過,基金會將先頒發每位1萬元的獎助學金,待明年第二階段審查通過,頒發餘額奬助學金。
這19位通過第一階段審查者,應於明(108)年8月前完成口試畢業,並繳交口試完成的研究論文一式三份,若遲交將不列入評選。
上述研究論文應包含:
(一) 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各500字以內,應列關鍵字。
(二) 論文本文:至少應包含研究問題、研究目的、文獻討論、研究方法、預期成果與貢獻、參考資料。若有問卷,則需檢附問卷。
基金會將邀請相關研究領域之國內知名教授擔任論文評審,擇優錄取,得不受需錄取至滿額之限制,並於109年10月15日前公布最後的奬助名單。
第六屆(2019年度)日月光環保學術碩、博士論文獎助,通過第一階段審查錄取名單公布如下,敬請查知。
PDF檔請按此下載
●博士論文第一階段獎助名單(以下序號僅為排序之用,非關名次排名)
1.研究生:劉乃綾
指導教授:候嘉洪
學校: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論文題目:開發高效能電容去離子之電極於提升脫鹽效率之研究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electrodes for enhancing desalination capacity and removal of target ions
2.研究生:許桓瑜
指導教授:闕蓓德
學校: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論文題目:城市水資源循環之動態生命週期評估
A dynamic recycling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an urban water cycle system
3.研究生:楊汶達
指導教授:劉雅瑄
學校: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論文題目:高分散之銅/二氧化鈦中孔道微米球應用於可見光催化降解一氧化碳氧化之研究
Highly dispersed Cu/TiO2 mesoporous microsphere apply for photoreforming hydrogen production and catalytical CO oxidation
●碩士論文第一階段獎助名單(以下序號僅為排序之用,非關名次排名)
1.研究生: 曹鈞
指導教授:葉信富
學校: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論文題目:以 Budyko 理論探討臺灣南部流域氣候變遷與人為活動對流量的影響
Separating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streamflow based on the Budyko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in southern Taiwan
2.研究生:賴奕丞
指導教授:吳毓純
學校: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
論文題目:水熱法合成鈦酸鈉應用作為多種金屬離子(Sr2+, Co2+, Ni2+與 Cu2+)吸附劑與其吸附特性研究
Hydrothermal derived sodium titanate and its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removing various metal ions (Sr2+,Co2+, Ni2+ and Cu2+)
3.研究生:賴磬萱
指導教授:黃良銘
學校: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論文題目:石化廢水生物處理優化與功能性微生物分子生物技術開發
Optimization of Biological treatment for petrochemical wastewater and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tolls for functional microorganisms
4.研究生:王珮馨
指導教授:黃良銘
學校: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論文題目:以新穎亞硝酸鹽/硝酸鹽型厭氧甲烷菌處理含硝酸氮高導電度工業廢水之評估
Evaluation ofNitrite/Nitrate Dependent Anaerobic Methane Oxidation (N-DAMO) icroorganisms for nitrate removal in high conductivity industrial wastewater
5.研究生:盧宜均
指導教授:黃良銘
學校: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論文題目:半導體工業中濕式洗滌塔產生的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VOCs)廢水之生物處理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containing wastewaters produced from wet scrubbers in semiconductor industry
6.研究生:陳欣雨
指導教授:黃良銘
學校: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論文題目:印刷電路板含氮高濃度剝膜廢液生物處理之可行性評估
Feasibility Study of Biological Treatment for High-Nitrogen containing Develop-EtchStrip Wastewater from Printed Circuit Board Manufacture Process
7.研究生:李秉衡
指導教授:陳韋妤
學校:高雄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系
論文題目:利用必要的環境變因預測多樣的棲地類型中黑翅螢的族群動態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firefly (Luciola cerata) predicted by essential environment variables in diverse habitats
8.研究生:黃柏勳
指導教授:黃琦
學校:屏東科技大學水土保持系
論文題目:以強度決定透水混凝土最佳配比
The Optimal mix of pervious concrete determined by strength
9.研究生:高安
指導教授:林明德
學校: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
論文題目:電動機車電池交換站位置及電池數量之優選規劃-以臺中市區為例
Siting Optimization of Battery Swapping Stations for Electric Scooters-Case Study of Taichung City Center
10.研究生:張智堯
指導教授:李俊鴻
學校: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論文題目:綠島珊瑚礁遊憩衝擊減緩評估方案建構及經濟效益探討
Establishing evaluation framework ofimpact reduction program for coral reef ecosystem and economic benefit in Green Island, Taiwan
11.研究生:黃琮翰
指導教授:林進榮
學校:宜蘭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論文題目:製備FeOx/TiO2觸媒用於異相光芬頓降解製藥廢水
Preparation of FeOx/TiO2 Catalyst for Heterogeneous Photo-Fenton Degradation of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12.研究生:陳凱婷
指導教授:吳紀聖
學校:臺灣大學化學工程
論文題目:光催化固定氮生成氨
Photo catalytic Nitrogen Fixation to Ammonia
13.研究生:沈如妍
指導教授:劉雅瑄
學校: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論文題目:以電化學氧化法氧化水中異丙醇及其反應路徑之研究
Reaction mechanisms of the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Isopropanol
14.研究生:劉尚庚
指導教授:闕蓓德
學校: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論文題目:建構永續發展之水、能源、糧食韌性城市
Constru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ilient City for Water-Energy-Food
15.研究生:張翊群
指導教授:吳紀聖
學校:臺灣大學化學工程研究所
論文題目:以雙胞反應器同時生產氨及處理農業廢水
Producing Ammonia and Treating Agricultural Waste Water Simultaneously with Twin Reactors
16.研究生:洪愷鈞
指導教授:于昌平
學校: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論文題目:探討植物微生物燃料電池應用於鹽害土和無鹽害土之溫室氣體減量及產電效能
Discussion on greenhouse gas mitiagation and power generation efficiency of plant microbial fuel cell appiled in salt affected soil and fresh soil
若有疑問請洽:(02)2691-5577 分機185 葉芷妤小姐
用機器幫你做事 生活更便利
而且更多職場上的工作,需要良好的溝通才能完成,即使很多網路商店用的是客服機器人,但也只能回答制式問題,按系統設計好的腳本去回答問題,真人客服的配置仍是不可少。
不過,機器對人類還是大有幫助,生活中太多瑣事,讓機器幫你做事,善用機器,就可以使生活更加便利。
日本算是運用機器滿成熟的國家,早年日本街頭充斥各種販賣機時,當時台灣還不多見,因此讓人格外有新鮮感。現在自動販賣機早已不稀奇,但日前我去日本旅遊,對於快餐店以機器販售餐券的情況,印象還滿深刻的。
餐廳在顧客進門處就放了兩台機器,螢幕上有各種套餐及單點的菜色選項,且有中、英、日文三種語言,選取並付帳之後就吐出餐券,店裡僅有的一名店員收了餐券之後,就會替顧客安排座位。對於語言不通的觀光客,完全沒有溝通上的困難。

一般來說,在台灣是速食店比較常運用這類點餐機器供客人點餐,例如麥當勞,但也不算普及。有些餐廳是提供平板讓客戶點餐,但是使用率不見得高,也欠缺誘因,客戶多半還是習慣向店員點餐。
餐廳之外,超市裡的零錢付帳機器,更讓我覺得超方便。尤其是對外國旅客來說,保留一大堆零錢不僅很不方便且用不完就很浪費,這時可到超市消費,除了刷信用卡,想要把手頭上的零錢消化掉,可以運用結帳區裡的機器,將大把零錢投進去結帳,機器會自動辨認並結算這些硬幣,觀光客根本不用傷腦筋,即可完成消費且把硬幣用光光。

不僅日本,大陸在使用機器方面也算走在潮流前端,像是社區裡每戶的宅配物品,台灣多半是由管理員代收,經常是堆放在管理中心,等著住戶領取。大陸的住宅小區多半不代收,而直接放在像是像是蜂巢這類廠商設置的大型置物櫃,宅配員會直接放在櫃子裡並自動上鎖,收件人憑著商家傳送的QRCode或是密碼,即可取件,不用管理員代收。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只要自己的工作不被取代,就讓機器來服務又何妨?
———————————————-
曉櫻
資深財經媒體人。日常處理看似充滿銅臭味的財經新聞,但骨子裡其實是文青,喜歡在城市裡探索,用細膩的眼光看待周邊事物。
秉持在愈簡單的生活裡,愈能安身立命的哲學。
「日本流行一人樣」
我結婚前一人租屋而居,每個週日早上我把磁磚地板吸塵、擦拭得光可鑑人,然後躺臥在小沙發上,聽著喜歡的古典音樂,看著想看的書……,啊,那真是段愜意的時光。
但,我仍然樂意結婚。可日本,據旅日作家劉黎兒說,因為喜歡這種自己可決定自己所有生活方式而不願結婚的人越來越多了,他們就是喜歡「一人樣」(一個人),甚至連出外旅行都不想找朋友一起。
那些人是孤僻嗎?也不是,他們反而覺得他們是很廣闊地在享受世界,因為空間不必被另一個人佔據共享,時間也不用因為另一個人而必須加快或放慢腳步,至於想吃什麼或想逛什麼、想做什麼,則更是無需掛慮他人喜好而無須遷就他人,所以選擇就更多了。
也是啊,我說這矮櫃上應該擺盆花,我老公說應該擺幅畫。我說這客廳應該放個貴妃椅,我老公說應該買個按摩椅。還有,我說難得週末假日有空我們睡到自然醒吧,我老公說難得週末假日有空我們趕快帶孩子出去玩吧。
另外,我說我們去看看某部電影吧,我老公說別開玩笑了,先等他把現正live播出的NBA的總冠軍戰看完吧。或是,我說中午我們去吃個泰國菜吧,我老公說但他突然很想吃小籠湯包耶!
是不是?如果你是一個人,你愛怎麼裝潢擺設怎麼裝潢擺設,愛睡多晚睡多晚,愛吃什麼你就去吃什麼,旁邊完全不會有異議份子讓你想把他踢到兩條街遠。
不過,說到吃,雖然我在婚前常常一個人默默覓食也吃得很快樂,但有一個冬天,我臨時與一好友相約一起吃火鍋,看著鍋上氤氳的熱氣,也還是覺得在這樣的大冷天能夠有人一起吃鍋,真是件幸福的事。
所以,別管日本流行什麼吧,總之,如果你在婚姻外,那就好好享受一個人說了算的充分自由;如果你在婚姻內,那就好好感謝有一個人願意跟妳每天朝夕相處(雖然有些時候你們彼此都想把對方踢到兩條街遠)!
———————————————
汪用和
台大EMBA碩士,資深媒體人。
分數的迷失
筆者因工作關係,最近張媽媽慈善基金會到桃園、南投、高雄的偏遠國中致贈一些助學金,所以實地走訪了這些偏鄉的國中,也拜訪在偏鄉為翻轉教育的第一線校長,深深的體會他們的用心跟艱辛;桃園市復興區介壽國中校長傅美琴,她是介壽國中創校以來,第一位四年到任不願請調到山下的校長,她說介壽國中的孩子,一半以上在小學畢業時26個英文字母認識不全,除了努力建設孩子的自信心,她還得對外募款,籌湊山區部分住宿孩子的早晚餐費用。
南投仁愛國中校長朱珮芬,在鹿谷國中屆滿後,沒有往城裡申調,反而自願請調偏遠的合歡山山腳下仁愛國中。她說仁愛的孩子,許多住在部落,沒有自來水,供電也不穩定,每個家庭都需要到一個固定定點接水電回家,因此很多孩子必須要有接水電的技能。有些孩子家裡經濟不好,未成年就得打工,幫民宿換床單、幫遊客指揮交通,賺錢貼補家用,這樣的環境,強求會考要有好成績,真的是難為他們了。
另個來自偏鄉的國中校長,對於分數這件事也頗多無奈,他說每次跟訪察的督學溝通時,都充滿無力感,這些原鄉的孩子,有的視課本為畏途,只能多鼓勵他們適性發展,體育、音樂、美術之路也可以得到發展呀!「陳偉殷投一球就幾十萬,且揚名國際」,陳世明講的忿忿不平,原鄉的孩子也有夢,但不可能靠分數來完成這些夢想。
台灣偏鄉資源落差,如非實地訪視,坐在城市的辦公室是很難想像跟體會的,所以才有考不好就換校長的荒唐想法跟舉措,還好有一群執著在偏鄉的教育工作者,不願向俗世的分數低頭,堅守著他們崗位,真令人尊敬,然而要徹底打破分數的迷思,城市人的腦筋,制定與執行教育政策者,都應多聽聽第一線山上教育者的聲音吧!
———————————————
林浚南
曾任自由時報記者、聯合晚報副主任、英文台灣日報社長
現為警政署新聞諮詢委員、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
環保一天不會死
她與先生還有一位一歲八個月大的孩子,一家三口,一個月的垃圾量大概比一支手機大不了多少。
怎麼可能?!小孩子的尿布一片就比手機大了啊?!我問。
簡單啊,用布尿布啊。她說。
那女生的衛生棉呢?
那也容易,就是用真的棉布或海綿來處理啊。
還有上廁所呢?
在家就用水沖,出外就用廢棄棉布衣服剪成的手帕擦啊。
那家中總會有吃水果的果皮與果核吧?
那更好,可以拿去做堆肥啊。
至於各種商品的外包裝呢?
那也不難,就盡量買無外包裝的啊,例如雞鴨魚肉,就不買超市的包裝肉,而是向傳統市場的小販買,而且是自備容器去裝所購之物。
哇,聽起來會不會覺得這樣過生活好累?但她卻說,這樣的生活好輕鬆、好快樂!尤其她因為不想製造垃圾,所以買東西就會有計畫,不再胡亂購物,於是物慾變少,生活也就變簡單了;生活變簡單,身體也跟著變好了!
她說,她是有一天看了一本書「環保一年不會死」,就想照著試做看看,結果「一試成主顧」。我覺得她一開始就打算試一年,其實是很有勇氣的,像我這種沒毅力的人,我大概只能告訴自己試個一天看看。
不過,這應該也是個方法吧?就只試一天 —- 今天試完,明天再試一天,明天試完、後天再試一天……,每一天每一天都來試個一天,也許就不知不覺試了一年?
或是,就算無法做到零廢棄,那至少許多東西盡量重複使用?例如:去買菜就用之前使用過的塑膠袋?出門盡量自己帶水壺?(對了,因為不想製造垃圾,所以她也不喝便利店的包裝飲料,吃東西也開始有自覺地會去詳細研究到底吃進去的是真食物還是一堆化學原料?她說,她的舌頭因此變得超敏感的,外食時只要店家用的油不好,她的舌頭就油膩難耐,所以她自然而然對於不健康的食物也就開始敬謝不敏!)
聽起來不錯吧?來吧!大家一起開始試試看:環保一天不會死!
———————————————
汪用和
台大EMBA碩士,資深媒體人。
幸福
這樣的情形,對照台灣的各縣市幸福指數也差不多,「小而美」是基本的要件,2018年天下雜誌所做的調查,馬祖排第一,再來是新竹市、金門、台東、花蓮,除了新竹市拜高科技齊聚外,其他幸福指數高的,是所謂的「鄉下地方」,小而美跟知足心態,較容易覺得幸福多一點。
電視台的哥斯大黎加專題,報導的焦點是咖啡莊園採咖啡的收成畫面,豐收容易使人滿足,而且採收的工人來自不同國家,哥國是一個種族融合且和諧的地方;哥國沒有軍隊,國防靠的是美國的協助,一個沒有軍隊,沒有槍炮聲的國度,有著百姓滿足,祥和的氛圍。
馬祖、金門,過去曾經歷經幾十年的緊張軍事對峙,如今解嚴了,阿兵哥人數驟滅,走在街道上,看到是熙嚷的觀光客。金門更因為有金門酒廠的挹助,縣民有配酒,每年多出數萬元的收入,對知足的金門人來講,有些幸福就自然洋溢在他們臉龐。
遠在後山的台東、花蓮,幸福指數的分數也遠遠超過西部一些較便利的城市,我在台東住過八年,對那裡的山與海,有一份特殊的熟悉跟情緣,居民務農的居多,種生薑、種釋迦,生計常常要躲著颱風,然而即使有時收成不好,我的鄰人宗親仍沒有太多怨,「日子都能過的去」,這是我每次回台東時,問侯他們「最近好嗎?」,最常得到的答案。
幸福,有時是種感覺,是種知足的反射,而不在人均年所得的高低,在哥斯大黎加的咖啡莊園如此,在我們「前線」金門、馬祖如此,在中央山脈另一端的台東、花蓮也是如此。
———————————————
林浚南
曾任自由時報記者、聯合晚報副主任、英文台灣日報社長
現為警政署新聞諮詢委員、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