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散策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Threads 聯絡我們

劃時代節電的實踐 智慧電網委託研究案簽約儀式記者會

劃時代節電的實踐
智慧電網委託研究案簽約儀式記者會

電力為支持台灣經濟產業發展主要動力,而近期國內供電是否穩定的問題,引起國際供應鏈高度關心。智慧電網的有效建置不僅可節電,還能增進企業有效率的配電,幫助政府實現電力政策,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因此,日月光集團為基於永續發展及節約能源的需求,並協助國內智慧電網發展,特結合國內二大最主要的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共同合作研究半導體產業如何加速落實智慧電網的建置,以及建構政府各主管機關的最佳治理模式與政策。
 
一、時間:2018年3月23日(五)上午9時30分~11時

二、地點: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表演廳」(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46號)

三、研究單位: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  (以筆畫順序)

四、主辦單位: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

五、與會貴賓: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吳中書、台灣經濟研究院長林建甫、台灣永續供應協會理事長賴樹鑫
         日月光集團財務長董宏思、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汪渡村、日月光資深副總周光春

六、記者會流程:

※媒體報導  日月光結合二大智庫 加速智慧電網建置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1/3032350

支持高雄藝文活動 日月光邀請3000名員工參與草地音樂會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贊助南台灣最大的藝術盛會-2018年高雄春天藝術節,系列活動的草地音樂會《嘸放手》、《侏羅紀公園》、《愛是你愛是我》更是吸引萬人參與。今年,日月光一共邀請3,000名員工參與,當中《侏羅紀公園》更是吸引同仁攜家帶眷,大小恐龍迷們,在星空下席地而坐,欣賞由交響樂與影視結合的震撼音樂饗宴。

高美館演出現場,日月光吉祥物阿明哥、阿明妹歡迎大家的到來,熱情招呼、賣萌吸睛,小小孩們開心的握手、討抱抱,現場民眾爭相拿起手機搶拍。在日月光帳棚區舉辦的「拍照打卡換禮品」活動,更是讓現場觀眾趨之若鶩,驚呼:「欣賞國際性的演出,還可以拿好禮,真是太優惠了!」

日月光集團自2015年起參與高雄藝文活動,至今第四年,四年來以行動支持台灣藝術家的藝文創作、高雄在地藝文活動,與各式國際性表演,並鼓勵員工以部門活動、家庭活動形式一同參與,不僅為高雄地區帶來充沛的藝文展演能量,同時也提高企業員工的向心力、並增進員工之間的互動情誼與工作滿足感,更可透過企業的社會回饋和參與,讓民眾認識日月光集團。

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假魚

      

     好幾年前參訪一處由傳統漁港第二春轉型發展的新興觀光魚市,新建築、新場地,加上有效宣傳,果然吸引大批觀光人潮。

 「啊這現撈的嗎?」買魚人問。

 「是啊,有夠青,本港現撈的。」賣魚人答。

  不對,這條買賣的魚分明是養殖魚類,商家竟冒充本港現撈來賣。況且,只要稍稍了解這漁港的漁產特色,不難明白,這漁港的漁撈海域根本撈不到這種魚。

     參觀過後,我心裡想,這魚市的熱鬧大概撐不過十年光景。

     不是講閒話潑冷水,而是這觀光魚市賣假魚。

     並不是鄙視養殖魚產為假魚,也不是以野生採捕魚類為尊貴。台灣沿海的野生魚類已面對過度漁撈及環境汙染棲地破壞等等因素而快速枯竭,以養殖魚類為海鮮選項,來紓解沿海野生魚類的捕撈壓力,是不少專家的建議。

    商家確實不應該以欺瞞的心態做買賣。騙一回,騙兩回,大概沒有人願意繼續被騙第三回。所以我說撐不過十年好光景。

    果然,短短幾年後再去逛時,景象已從過往的繁榮到如今近乎蕭條。

    依著漁港開辦的觀光魚市,強調的特色不外乎:本港現撈特別新鮮,產地直銷特別便宜。不然就近一般市場買魚就是,何必大老遠跑到漁港來消費。漁港開辦的魚市不是不能販賣養殖魚產,但 主、次要魚產必要講清楚說明白,至少不能存心欺騙消費者。

    這「假魚」歪風,竟然也颳到定置漁場。

    生性愛嘗鮮,得空時常在漁場起網收魚時分前往採買新鮮魚獲。一般定置漁場魚獲通常直接批給中盤魚販,但也兼做些散客零賣。零賣場子不大,通常簡單幾箱保麗龍盒子裝著魚產擺在地上。好比農地的現採買賣,標榜現採新鮮,因此也吸引不少懂門道的在地人前來採買。

    前些天去漁場買魚,竟也看到好幾箱養殖魚擺在賣場販賣。業者無須語言欺瞞,但魚目混珠存心欺瞞消費者的心態昭然若揭。

    這兩起假魚事件,除了說明了商家炒短線賺一時的欺騙行為外,這現象也標示出我們沿海魚類資源快速敗亡的警訊,還可以談的是,為何漁業發達四處漁港到處魚市處處海鮮餐廳的台灣,為什麼魚產消費者還這麼好騙,又為何短短數十年,我們已經將老天賦與的魚類資源敗壞到如此淒涼地步。
   
   假魚現象,其實環環相扣互有關聯。
 

劃時代節電的實踐 智慧電網委託研究案簽約儀式記者會

劃時代節電的實踐
智慧電網委託研究案簽約儀式記者會

電力為支持台灣經濟產業發展主要動力,而近期國內供電是否穩定的問題,引起國際供應鏈高度關心。智慧電網的有效建置不僅可節電,還能增進企業有效率的配電,幫助政府實現電力政策,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因此,日月光集團為基於永續發展及節約能源的需求,並協助國內智慧電網發展,特結合國內二大最主要的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共同合作研究半導體產業如何加速落實智慧電網的建置,以及建構政府各主管機關的最佳治理模式與政策。
 
一、時間:2018年3月23日(五)上午9時30分~11時

二、地點: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表演廳」(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46號)

三、研究單位: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  (以筆畫順序)

四、主辦單位:日月光半導體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

五、與會貴賓: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吳中書、台灣經濟研究院長林建甫、台灣永續供應協會理事長賴樹鑫
         日月光集團財務長董宏思、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汪渡村、日月光資深副總周光春

六、記者會流程:

※媒體報導  日月光結合二大智庫 加速智慧電網建置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1/3032350

兒童文學作家王文華:媽,我好無聊

 長長的年假,家裡連著幾天都有客人,客人裡有大朋友,當然也有不少小朋友。

 通常這種大人聚會,小朋友除非特別熟,否則就很容易就陷入一種特別無聊的境界:大人聊天聊得好開心,小孩兩眼無神的發呆,甚至喊著:
「媽,我好無聊。」

 那時怎麼辦?身為主人的你,總不能立刻起來變魔術吧?

 有的小朋友會問我能不能看電視,我們家的電視雖設而常關,但有小朋友來當然例外:

 「歡迎,請看。」

 我一說完,孩子們一聲雀躍,打開電視,然後……

 你一定以為他們看得津津有味,其實也沒有,連著幾天下來發現,電視開了不久,孩子們就膩了,開始把搖控器按來按去,每一台都看不到幾分鐘,這現象除了說明現在的好節目不多外,另外可證,想讓孩子專注下來真的不容易。

 有對年輕的夫妻,他們的孩子五歲不到,一男一女,吵了鬧了哭了,連電視也安撫不了,最後,爸爸拿出終極利器——手機,沒錯,一人一台,三歲的女孩俐落的操作,很快速的找到自己想看的卡通,然後安安靜靜;另一頭的哥哥,四歲多,早早進入打怪模式,神情專注而動作靈活,那樣子有如西行的孫悟空。

 遠方親戚是年假快結束時來,同行的有三個男孩,都上了學,都很渴望趁機向父母要手機玩,但年輕的母親不肯,玩心還很重的父親二話不說,從後車廂裡拿出飛盤,變戲法似的找出簡易羽毛球拍網,然後又是一組羽毛球拍,一顆籃球……

 總之,那個早上,他們在我家附近小公園玩瘋了,要不是年輕的母親喊回來吃飯了,父子四人還戀戀不捨呢。

 少運動的父親趁機運動了,無聊的孩子眼神發亮了,所耗的,其實就是陪伴而己。

 我們家的小孩出門也很少閒著,小時候媽媽幫她準備,長大一點,她自己來。她的包包裡永遠有書,有棋,有彩色筆。書看膩了就找爸爸下下棋,沒人陪伴時,拿出空白的本子,寫寫塗塗,很多好點子都在這時候出現的。

 每一種教養方法,都沒有絕對的對錯,你真的忙不過來時,也只能讓孩子看看手機;但更多的時候,父母其實可以事先計劃,要去親戚家,要去露營,星期天沒人陪他,全家有一趟長長的旅行,這些時間,總不能只帶手機出門吧。試著讓孩子規劃一下,他要帶什麼玩具,準備看什麼書,甚至要帶什麼繪畫用具……

 行前多點心思,就不必把孩子交給手機,最好的休閒活動,就是孩子和你一起活動。

———————————————————————-
王文華
畢業於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白天開心當小學老師,回家窗前寫童話。曾獲第四屆牧笛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首獎、金鼎獎。
著有《首席大提琴手》、《滑世代的幸福教養課》、《做孩子的學習好夥伴》、《可能小學的歷史任務》系列等書。
歡迎造訪他的臉書─「王文華的童話公園」,他會很開心的跟你講故事喔!

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選擇

 年輕時曾在印尼養蝦場工作,夜裡,時常拿手電筒沿海邊散步。
 
 走在熱帶輕微如嘆息的捲浪邊,這天不一樣,不停聽見腳邊海面撲起一波波沙沙水聲。電筒一照,原來是一大群魚苗爭先躍出海面。

 這景象不管白天或夜晚,水邊常見,是魚群受獵食者襲擊的瘋狂逃命行為。這晚不一樣,我電筒光束掃到的海面,這裡一片紛躍,那頭一起暴衝,整片海面如滾開的水一般,全是擾攘不安的白沫水花。

 挪回燈束仔細俯瞰腳邊海面,不得了,擁擠稠密,水中密密麻麻全是魚苗。這晚海水不再是清湯而是擁擠著魚苗的濃湯。

 魚類的繁殖策略,是以大量產卵來彌補其極低的存活率。專家估計,這些魚苗中大約只有3-5%能順利長大成魚,剩下來的95-97%將為生態犧牲,成為其他魚類的食物,成為海洋食物鏈的豐盛基礎。

 牠們以身體、以生命回饋於生養牠們的海洋母體。那晚,我是幸運的遭逢了這場魚苗爆發的盛況。

 眼裡那密密麻麻湧動的魚苗,彷若一條條都鑽動在我心底。人的漁獵本性誘惑我、激動我,當時我腦子裡飛快轉著的就四個字:如何獲得?

 海流來去,瞬息萬變,不曉得這場盛景能依持多久?這位置,離蝦場約一百公尺,我可以快速奔回蝦場,拿個魚簍子,拿個網杓,再快速回來打撈魚苗,這盛況,應該撈個滿滿一簍筐魚苗不是問題。

 但我又想,如果不打撈魚苗,而是將算計放在後面被吸引來的獵食者身上,應該能獲得更多吧。

 捕撈魚苗雖然也會有豐盛的魚苗漁獲,但是將破壞基礎誘因,若留有基礎,而是抓後頭被這基礎吸引來的獵食魚類,將會有抓不完的魚。我想,留有基礎、留住誘因應該更有智慧吧。

 做了決定後,我奔回蝦場,不帶魚簍跟抄網,只帶一根釣竿回來。

 迅速掛上擬餌,隨手一拋,輕輕捲回。

 不到三秒,竿頭一頓、一點,手上一緊,瘋狂獵食的獵者果然輕易上鉤了。

 拉上來,是一條足足五十公分長,一身銀亮的瓜仔魚。

 那一晚,我是做了有智慧的選擇,連續拉上來十數條大腿般粗的獵食者。

 忽然想起台灣大量捕撈及吃食魩仔魚,我們似乎還沒學會如何有智慧的對待沿海魚類資源。

—————————————————–
廖鴻基
1957年生,花蓮人,花蓮高中畢業。曾在沿海漁船上工作,曾經執行花蓮及墾丁海域鯨豚生態調查計畫,規劃賞鯨活動,創設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也曾在我們遠洋漁船及貨櫃船上作隨船報導。二十餘年海上生活,寫下《討海人》、《鯨生鯨世》、《漂島》、《領土出航》、《後山鯨書》、《大島小島》、《海童》等二十餘部海洋文學作品。作品常見於各級教科書,也曾獲一些文學獎肯定。

 

不讓你孤單 日月光協助花蓮重建家園

花蓮強震造成嚴重災情,日月光集團宣布捐款1000萬元賑災,以助後續救災和重建工作,由董事長張虔生兄妹個人成立為紀念其母親的「張姚宏影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再增加捐助500萬元,希望能以微小的力量幫助這次地震的受害人能平安、勇敢地度過難關。

「張姚宏影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是集團董事長張虔生兄妹,為紀念母親張姚宏影生前好善樂施成立的慈善基金會,有感於花蓮災情嚴重,本著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精神,繼集團宣布捐出1000萬元後,慈善基金會再增加500萬元捐款,感謝所有為地震災情付出心力的救難人員,並希望大家能一起為花蓮祈禱,盼災難很快過去,家園重建。


花蓮大地震 ,台灣搜救隊與日本合作,動員上百人全力搶救受困失聯的民眾。圖由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提供

 

林浚南:你的後花園,我的夢?我的夢魘

宜蘭,被台北人稱之為「後花園」,花蓮,則被喻為後山的最後一塊「淨土」。「後花園」也好,「淨土」也罷,從稱謂上,就看的出是我卑你尊。原本住在後花園跟淨土的子民們,總期待因為遊客的造訪,帶來一點開發,些許繁榮,但這些夢想,因過度的踩踏,如今卻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
 
雪山隧道開通後,宜蘭蘭陽平原更名副其實成為台北人的後花園。宜蘭的農地炒翻了,農舍價格扶搖直上,每逢假日,雪隧必塞,台北人無人不道泡湯回。
 
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後山的花蓮。蘇花公路遇雨必坍,以致於興建高速公路的呼聲此起彼落,宗教界、環保團體、旅行公會,在地居民各有立場,最後才有各方勉強接受的蘇花替代快速道路積極趕工中。
 
宜蘭人也好,花蓮人也罷,對於開發,對於更便捷的交通,都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人潮帶來商機,帶來些許的就業機會;然而跟隨這些利益而來的,是吵雜,是汙染,是經常要面對的交通壅塞夢魘。當了台北人的後花園,卻讓回家的路,變得更為遙遠。
 
回家的路變遠了,花蓮人感受特別深刻。原本一條北迴鐵路,是許多遊子一解鄉愁的捷徑,花蓮成為觀光熱區後,火車票被旅行社包走了,被遊客搶光了,想要回家,就必須午夜準時等在電腦螢幕前,按下滑鼠後才會知道這趟回鄉能否成行?過去的夢想,夢想著家鄉踩著文明的腳步前進,如今成為生活中揮之不去的夢魘。
 
羅大佑唱說,「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宜蘭、花蓮的霓虹燈也沒有增加太多,但那山城的靜謐……,卻離我們愈來愈遠。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
林浚南

———————————————-

林浚南
曾任自由時報記者、聯合晚報副主任、英文台灣日報社長,現為警政署新聞諮詢委員、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

 

第四屆 第一階段 日月光環保學術論文奬助 16位入選

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第四屆「環保學術碩博士論文獎助」,經審查計有16名碩博士生入圍,於2018年1月23日上午舉行論文計畫書發表會及第一階段獎助金頒獎典禮。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林浚南在頒獎儀式中致詞表示,獲獎的碩博士就讀的多是環境相關科系,也曾在動物園、農委會特生中心、企業界實習,他期勉獲獎的碩博士,未來都能成為「種子部隊」,守護與捍衛台灣環境。

林浚南並表示,獲獎的碩博士,未來如想繼續從事環保相關研究,日月光願意略盡棉薄,繼續獎助研究。                            
                                                                
由於氣變遷衝擊環境及生態系統,此次獲獎者有博士生從水資源需求者端做研究重點,並以氣候變遷下高脆弱性的社區為研究對象,找出提升社區水資源使用效率的方法。而台灣地區水庫優養化嚴重,有博士生針對自來水中新型藻毒素 (BMAA)進行研究,開發對BMAA的處理方法,以保障供水安全,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其他通過第一階段審查的論文研究主題包括:河口與海岸生態環境保護、廢水與汙泥處理、綠色能源前瞻研究、環境汙染整治、永續環境資源管理、環境政策或環境法律,以及環境生態保育相關議題,又以「水」的問題,吸引最多碩博士生研究興趣。                       
                                                                
今天的論文計畫發表會暨頒獎典禮,由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林浚南頒發16位同學每人1萬元獎助學金,待今年8月前完成口試畢業,並通過最後審查,年底頒發餘額獎助學金,獲得博士論文獎助者獎助金8萬元,碩士論文獎助5萬元。                    
                                                                
本屆獲獎的博士生有台灣大學李苑華、陳建樺、余哲瑨,成功大學陳逸廷共4名。碩士生包括台灣大學李政泓,成功大學吳青樺、何星融、游漢威、陳瑩禎、孫曼庭,清華大學陳怡靜、廖偉伶,中央大學陳又新,中山大學王昱琳、林彥伶,宜蘭大學曹均,計12名。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自2014年起舉辦「環保學術碩博士論文獎助」,前三屆已有43位碩博士獲獎,共發出獎助金242萬元。

三位獲奬博士生:

十一位獲奬碩士生:

註:台大博士生余哲瑨、宜蘭大學碩士生曹均,頒奬期間因在海外研究,不克前來參加。

 

兒童文學作家王文華:我不會讀書

    一般來說,我很少接國中生的演講,因為我總覺得國中孩子很難逗到笑,他們習慣一本正經。

    今天被同學拜託,不得不去,然後我就到了。

    學校裡大家都有很多事要做,主任忙,老師有事,替代役把車推來也走了,偌大的禮堂,只留下一個粗勇的孩子,他的個子比我高,一身汗臭,笑嘻嘻的說是剛才下課去幫工友挖水溝,問他多大了,他說國三了。

 「現在不是上課時間嗎?」

 「沒關係啦,我又不會讀書,乾脆來幫忙。」這個孩子突然說:「但是,全校只有我會裝這個。」

     說到這個,他黝黑的臉上露出滿口白牙,這個指的是演講時全套的影音、播放及廣播系統,對了,他連電腦投影及調喇叭都會架。

 「因為我不會讀書啊。」這老實的孩子,老把這話掛嘴上,自已說到不好意思時,還會摸著頭,害羞的笑,和外表完全不像。

 接線的時候,有個地方一直弄不好,是哪裡呢?

 他這裡看一看,那裡看一看,有時看看我,我只好搖搖頭(我真的不會啊。)

 最後,他乾脆趴到地上,一條線一條線的拉著試試看,我終於知道他身上這麼髒是怎麼回事了。

 裝好了,學生還沒來,他神氣的說:

 「上回不知道哪一個名氣很大的人來,壞掉了,沒人會弄哦,主任也是叫我來修,我一下子就修好了。」

 他說這話時一臉神氣,最後又補一句:「因為我不會讀書啊。」

 我跟他說,會讀書很厲害,但是,會裝這些東西也很厲害。

 他聽了,搔搔頭:「沒有那麼厲害啦。」

 其實真的很厲害,那天我演講時,他就坐在台下,神情比我還緊張,我擔心忘詞,他擔心機器,看我整場沒出問題,他笑得比我講笑話時還開心,我有特別向大家謝謝他,謝謝他把這麼大的 一件事弄妥,他在台下拚命搖頭,還大叫:「沒有那麼厲害啦。」

 有的人真的很會讀書,但也許他也就只會讀書這件事;可是世界上,真的不是只有讀書這件事而己啊。會算三角函數了不起,會讓座給老婆婆也不簡單啊。

 為什麼我們覺得會讀書很厲害,那是因為我們老用「讀書」來評斷大部份的孩子啊,再強調一次,會讀書很厲害,但是不會讀書,還是可以很厲害——只是,要很努力才行啊!

———————————————————————-
王文華
畢業於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白天開心當小學老師,回家窗前寫童話。曾獲第四屆牧笛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首獎、金鼎獎。
著有《首席大提琴手》、《滑世代的幸福教養課》、《做孩子的學習好夥伴》、《可能小學的歷史任務》系列等書。
歡迎造訪他的臉書─「王文華的童話公園」,他會很開心的跟你講故事喔!

友站連結

贊助單位-日月光投控旗下子公司

聯絡資訊

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248號14樓

TEL:(02)2691-5577 FAX:(02)2691-5192

Mail:ce.service@asehome.com

Copyright @ 2024 ASE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