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散策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Threads 聯絡我們

日月光與林務局屏東林管處 攜手種樹愛地球

屏東林管處六龜工作站荖濃溪事業區第102林班

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環願山林,今(106)年起為期3年,捐助農委會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320萬元,認養屏東林管處轄內約15公頃的國有林地,種下2萬5000棵樹苗,期望未來綠樹成林,共同為台灣環境保育以及減緩地球暖化盡一份心力。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同仁8月10日上午與林務局屏東林管處張偉顗處長及管理處、工作站人員,共同在屏東林管處六龜工作站荖濃溪事業區第102林班舉行植樹造林活動,親手種下台灣櫸、光蠟樹等苗木,參與活動同仁,細心呵護每一株幼苗,希望小樹苗能成長茁壯成森林。


林務局屏東林管處長張偉顗(左)與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林浚南(右)一起種下樹苗

屏東林管處張偉顗處長感謝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支持林務局這項企業認養國有林地政策。張偉顗處長說,造林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管道之一,而「政府資源有限,民間力量無窮」,認養造林計畫提供企業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管道,企業員工也能透過身體力行,對森林、地球多一份認識與珍惜,更希望透過日月光集團捐款認養造林,激發更多民間團體和企業響應,共同參與認養造林行動。


造林後纖細的苗木旁必須插著竹竿,避免誤認為雜草砍除

 為推動森林及環境資源復育工作,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與林務局屏東林管處簽約,自106至108年為期3年,由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捐助約320萬元經費,認養六龜工作站荖濃溪事業區第102林班及旗山工作站旗山事業區第106林班兩塊國有林地,面積合計14.97公頃,栽植櫸木、光蠟樹、無患子、九芎、黃槿、白千層、苦楝、相思樹等樹種,完成2萬5680棵樹苗的栽植撫育工作。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表示,日月光集團自103年起推動「環願山林」計畫,過去3年間,認養84公頃造林,並在高雄都會公園二期園區2.3公頃的土地上栽植3000多株樹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與台東,都有日月光綠色種子發芽成林,加上本期認養計畫,造林面積已近4個大安森林公園。這些小樹苗長大成林後,估計每年可吸收一千多公噸的二氧化碳,為地球環境盡一份心。


林務局屏東林管處長張偉顗(左)與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林浚南(右)一起種下樹苗
 
張偉顗處長鼓勵企業界朋友,一同推動並投入認養公有土地造林的行列,一方面可讓企業以伙伴關係回饋地方、服務地方,另方面亦可加速營造台灣的森林新風貌。
 
研究指出,每棵樹木平均每年可吸收5至10公斤二氧化碳,每公頃林地每年可吸碳7至15公噸。屏東林管處表示,有關「企業團體認養公有土地造林管理規範」,可上林務局網站(網址:http://www.forest.gov.tw)/ 資訊與服務 / 林業法規一覽 / 造林生產類項下查詢。

 

日月光與林務局屏東林管處 攜手種樹愛地球

屏東林管處六龜工作站荖濃溪事業區第102林班

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環願山林,今(106)年起為期3年,捐助農委會林務局屏東林區管理處320萬元,認養屏東林管處轄內約15公頃的國有林地,種下2萬5000棵樹苗,期望未來綠樹成林,共同為台灣環境保育以及減緩地球暖化盡一份心力。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同仁8月10日上午與林務局屏東林管處張偉顗處長及管理處、工作站人員,共同在屏東林管處六龜工作站荖濃溪事業區第102林班舉行植樹造林活動,親手種下台灣櫸、光蠟樹等苗木,參與活動同仁,細心呵護每一株幼苗,希望小樹苗能成長茁壯成森林。


林務局屏東林管處長張偉顗(左)與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林浚南(右)一起種下樹苗

屏東林管處張偉顗處長感謝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支持林務局這項企業認養國有林地政策。張偉顗處長說,造林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管道之一,而「政府資源有限,民間力量無窮」,認養造林計畫提供企業實踐企業社會責任的管道,企業員工也能透過身體力行,對森林、地球多一份認識與珍惜,更希望透過日月光集團捐款認養造林,激發更多民間團體和企業響應,共同參與認養造林行動。


造林後纖細的苗木旁必須插著竹竿,避免誤認為雜草砍除

 為推動森林及環境資源復育工作,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與林務局屏東林管處簽約,自106至108年為期3年,由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捐助約320萬元經費,認養六龜工作站荖濃溪事業區第102林班及旗山工作站旗山事業區第106林班兩塊國有林地,面積合計14.97公頃,栽植櫸木、光蠟樹、無患子、九芎、黃槿、白千層、苦楝、相思樹等樹種,完成2萬5680棵樹苗的栽植撫育工作。

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表示,日月光集團自103年起推動「環願山林」計畫,過去3年間,認養84公頃造林,並在高雄都會公園二期園區2.3公頃的土地上栽植3000多株樹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與台東,都有日月光綠色種子發芽成林,加上本期認養計畫,造林面積已近4個大安森林公園。這些小樹苗長大成林後,估計每年可吸收一千多公噸的二氧化碳,為地球環境盡一份心。


林務局屏東林管處長張偉顗(左)與日月光文教基金會總監林浚南(右)一起種下樹苗
 
張偉顗處長鼓勵企業界朋友,一同推動並投入認養公有土地造林的行列,一方面可讓企業以伙伴關係回饋地方、服務地方,另方面亦可加速營造台灣的森林新風貌。

研究指出,每棵樹木平均每年可吸收5至10公斤二氧化碳,每公頃林地每年可吸碳7至15公噸。屏東林管處表示,有關「企業團體認養公有土地造林管理規範」,可上林務局網站(網址:http://www.forest.gov.tw)/ 資訊與服務 / 林業法規一覽 / 造林生產類項下查詢。

李家同:弱勢孩子吃虧在家庭

我們常常發現偏鄉的孩子在學業成就上落後於城裡面的孩子,就學校而言,他們所受的教育是差不多的。偏鄉的小學很多都是小班小校,一個班上常常只有五、六個學生;城裡面一個班上可能多達四十個學生。照說偏鄉的孩子應該學得比較好,當年的教改就一再強調小班小校,其實這不一定有用的。
 
城市的孩子不見得都是非常聰明的,一定也有上了課以後搞不清楚事情的人,以我為例,我就搞不清楚英文裡的現在完成式是怎麼回事,但是我福氣好,我的爸爸將現在完成式解釋得非常清楚。全班同學恐怕當時只有我一個人永遠做對,老師覺得我好聰明,其實我有一個好爸爸也!
 
城市裡的孩子多半有受到良好教育的父母,如果數學等等不會可以回家問父母,何況很多家長替小孩請了家教,又送他們到補習班或者安親班。這些孩子們學得不錯是因為父母、家教以及補習班的原因。
 
偏鄉的孩子的父母通常幫不上什麼忙,孩子也知道這一點,如果英文不會唸生字,或者數學小數點搞不清,他們就認了。至於家教或者補習班那是天方夜譚,很多偏遠地區找不到任何的人可以做家教,也根本沒有補習班,即使有,這些家長也無法請家教或送孩子進補習班。
 
教改的一個口號叫做「快樂學習」,這一點在偏鄉是真的做到了;城裡面的孩子回去要寫作業寫得很晚;偏鄉的孩子可以下了課以後痛快地玩耍。很多父母對孩子的家庭作業是搞不清楚的,何況相當多的孩子現在是靠祖父母在扶養,祖父母更加不知道應該要孩子做家庭作業。即使要他們做,一旦有問題,他們老人家也完全幫不上忙。
 
我曾經看過一部法國電影,講一個老師在非常偏遠的鄉下教小孩,當然電影大多數講的是老師如何教孩子。可是我印象非常深的是孩子回家以後,他們的父母陪著小孩做功課,我總記得有一個小孩一直搞不清楚除法的分數問題,他的家人全體動員、七嘴八舌地在教他。歐洲的農夫雖然也許學問不大,可是一般說來還是很重視教育的,也能夠教小孩,所以歐洲在教育方面並沒有太嚴重的M型問題。
 
美國是一個在教育上有問題的國家,因為很多的小孩子生長在很不健全的家庭,學校教了半天,回家他也不做家庭作業,這個問題一直是美國有識之士感到憂心的問題,可是這牽涉到文化問題,要解決相當困難。因為很多美國的家長對於教育是沒什麼興趣的,也不知道他們的重要性。
 
博幼基金會成立的目的就是要給孩子下課以後一個在教育的機會,如果孩子不會除法,我們的老師會知道,也一定要把他教會;如果孩子ABC寫不全,我們也一定會要求他寫全ABC。虧得我們的社會是很注重教育的,所以家長肯送孩子到博幼來補課,我和很多美國朋友談起,他們非常羨慕,因為他們知道美國很多家長即使設立博幼基金會,他們大概也不會理會我們。

———————
李家同 
台大電機系學士,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電機博士。歷任清華大學工學院院長、教務長以及代校長、靜宜大學校長、暨南大學校長。在清大代校長期間,極為關懷弱勢學生,是最早在大專校院推動增加殘障學生就讀機會、創造無障礙環境者。現任清華大學及暨南國際大學教授。 
李家同教授有感台灣教育落差非常大,於2002年創辦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為當地弱勢學童提供課輔服務;他堅持「幫弱勢孩子翻身,一個都不少。」
 

 

洪蘭:孩子的翅膀

屏東泰武部落的老人家把他們種的花生寄來與我分享。花生很容易在高溫和潮濕時,長致癌的黃麴毒素,因此必須馬上放進冰箱。我本來不想現在做它,但是想起父親說的:該做的事先做掉後,自然就會有時間去做你想做的事。就坐下來剝花生,剝著剝著,一些童年的記憶就回來了。

我小時候台灣很窮,家裡溫飽都不容易了,哪有零食可吃?但是在長大的時候,肚子很容易餓,尤其晚上做功課到深夜時,特別餓。那時肉很貴,只有拜拜時,才有得吃。但孩子成長時需要蛋白質,花生和黃豆是最便宜的蛋白質,母親便在花生盛產時,去鄉下跟農夫買新鮮的花生,晚上剝了,煮花生湯給我們當宵夜。

當時家中除了父親的書桌,只有一張飯桌,吃完飯,桌子擦乾淨,便是我們的書桌。正方形的桌子只有四邊,但是家中有六個孩子,因此,凡是做數學、寫字的人有優先權,其餘二人便得站著背英文或國文。母親端個小凳子坐在旁邊剝花生,邊做調解人,因為有位子坐的人常常故意慢慢寫,讓我們站的人急著跳腳(後來我跟我先生談到這件事,他說他家跟本沒有桌子可用,他功課從來都是趴在地上寫的)。

現在的孩子可能很難想像台灣有這種生活,難怪他們讀到漢朝匡衡鑿壁借光的成語時,非常不解,第一個反應竟然是「他把牆打了個洞,鄰居不會去告他嗎?」。花生湯在我的記憶中是濃濃的母愛,一個貧窮時代的幸福。

母親是主中饋,是一個家庭的支柱,在小的時候,母親特別重要。拿破崙曾說「一個孩子行為的好壞完全取決於他的母親」。布希總統的國務卿萊斯女士(Condoleezza Rice)能有今天也在於她有一個明智的母親。

她在五年級時,有一天放學回家,發現街上堆的垃圾看起來很面熟,仔細一看,原來是她家的細軟,她母親付不起房租,被房東趕出來了。她當下大哭,跟母親說,她要輟學去打工賺錢,她母親義正嚴詞的說,「沒有房子住,一樣可以讀書,但是不讀書,一定沒有房子住」。她發奮圖強,最後做到了美國第一個黑人國務卿。
  
家庭和學校是孩子的兩個翅膀,缺一都飛不起來。

前幾天去花蓮演講,跟幾位校長談如何幫助原住民的孩子更上一層樓。他們都說孩子的資質不是問題,問題在家長的態度。如果這些孩子的父母是警察、老師,有固定的工作,他們在學習上都沒有問題;但是假如父母打零工,天黑就開始喝酒,那麼這些孩子上進的動機就比別人弱,一有挫折就想到放棄。
  
許多父母忽略了身教的重要性,對孩子來說,安全感和有父母陪伴這種心靈的滿足,比新奇的玩具或吃麥當勞或炸雞更重要,父母不要辛苦自己去加班賺錢來滿足孩子的物質慾望,生活苦一點,享受差一點,便能多一點時間來陪孩子,父母若能像我母親那樣,默默坐在旁邊剝花生,那就是孩子最需要的安全感了。

—————————–

洪蘭
現任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清華大學、交通大學、陽明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研究、講學之餘,致力科普書籍的譯作,已翻譯五十多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學方面的好書。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更致力於閱讀習慣的推廣,足跡遍及台灣各縣市城鄉及離島近千所的中小學,做推廣閱讀的演講。

日月光贊助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 攜手護礁淨灘保食安

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台灣特有生物中心、日月光文教基金會今天共同發表一項最新檢測顯示,牡蠣顏色越綠,代表重金屬含量越高,綠牡蠣不是「尚青」,而是「尚毒」,桃園沿海的底棲動物(尤其是貝類)現階段仍不可以食用。                                       
                                                             
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葉斯桂呼籲民眾暫時不要到桃園海岸撿拾底棲動物如珠螺、鐘螺、海瓜子等食用,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葉斯桂也呼籲桃園市政府農業局,善盡告知市民的義務、在海岸各處多豎立警示牌提醒民眾,以維護民眾的食安。  

 

 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與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在桃園藻礁區進行環境教育及淨灘活動,共有來自日月光集團中壢廠、復旦高中、東興國中、平鎮國中、中壢高商、中壢家商等單位民眾數百人參加。
                                                                                                
桃園觀音、新屋珍貴的藻礁保育問題,自從2013年齊柏林導演拍攝【看見台灣】紀錄片中觀音工業區的廢水汙染了桃園海岸的畫面令人怵目驚心,在各方關注下的桃園海岸,據聞水質有明顯改善。
                                                              
關心桃園海岸生態的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與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合作,於今年7月4日,對桃園海岸的竹圍漁港、老街溪口北岸、大堀溪口南岸、小飯壢溪口北岸、永安漁港、福興溪口北岸做野蚵(野生牡蠣)採集,並進一步將樣本送往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中心做重金屬快篩檢測。               
                                                             
桃園海生協會秘書長葉玉珍今天下午表示,針對這次檢測出的採集點分布和數據,發現數值中最高的是老街溪北岸藻礁上的牡蠣,銅含量高達3859.87ppm,小飯壢溪口北岸的最低,但也高達1996.74ppm;甚至遠在桃園最南端的福興溪口北岸所採集到的牡蠣,銅含量也超過2000ppm,也是綠牡蠣。                                       
                                                              
葉玉珍說,南北兩個漁港的港內和港外都採集檢測,發現港內港外的數值都很接近,但竹圍漁港的銅重金屬含量明顯高於永安漁港,這應該是桃園工業區與工廠地處偏北之故。                                                           
                                                             
葉玉珍指出,各區所採集到的牡蠣身上都帶有銅綠,只是深淺程度不一,但所有顯示的銅重金屬含量都超標(按WHO的寬鬆標準值為500PPM,先進國家如美國約50PPM),代表桃園海岸的水質仍有待更嚴謹的調查研究,並找出汙染源予以有效的遏阻。衛福部曾建議一名70公斤的成人,食用每公斤牡蠣中銅含量最好別超出0.5ppm,否則會對人體有害。                                                     
                                                              
桃園海生協會下午並在桃園藻礁區進行環境教育及淨灘活動,共有來自日月光中壢廠、復旦高中、東興國中、平鎮國中、中壢高商、中壢家商等單位共數百位民眾和師生參加。平鎮國中教師高錦松表示,環境教育已是國中教育重要一環,該校今年起,一周會排一天時間進行校本課程,其中藻礁將是校本課程中重要一環,讓學生從親身淨灘活動中,體驗藻礁保育的重要。                                            

日月光贊助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 攜手護礁淨灘保食安

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台灣特有生物中心、日月光文教基金會今天共同發表一項最新檢測顯示,牡蠣顏色越綠,代表重金屬含量越高,綠牡蠣不是「尚青」,而是「尚毒」,桃園沿海的底棲動物(尤其是貝類)現階段仍不可以食用。

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葉斯桂呼籲民眾暫時不要到桃園海岸撿拾底棲動物如珠螺、鐘螺、海瓜子等食用,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葉斯桂也呼籲桃園市政府農業局,善盡告知市民的義務、在海岸各處多豎立警示牌提醒民眾,以維護民眾的食安。  

 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與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在桃園藻礁區進行環境教育及淨灘活動,共有來自日月光集團中壢廠、復旦高中、東興國中、平鎮國中、中壢高商、中壢家商等單位民眾數百人參加。

桃園觀音、新屋珍貴的藻礁保育問題,自從2013年齊柏林導演拍攝【看見台灣】紀錄片中觀音工業區的廢水汙染了桃園海岸的畫面令人怵目驚心,在各方關注下的桃園海岸,據聞水質有明顯改善。

關心桃園海岸生態的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與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合作,於今年7月4日,對桃園海岸的竹圍漁港、老街溪口北岸、大堀溪口南岸、小飯壢溪口北岸、永安漁港、福興溪口北岸做野蚵(野生牡蠣)採集,並進一步將樣本送往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中心做重金屬快篩檢測。

桃園海生協會秘書長葉玉珍今天下午表示,針對這次檢測出的採集點分布和數據,發現數值中最高的是老街溪北岸藻礁上的牡蠣,銅含量高達3859.87ppm,小飯壢溪口北岸的最低,但也高達1996.74ppm;甚至遠在桃園最南端的福興溪口北岸所採集到的牡蠣,銅含量也超過2000ppm,也是綠牡蠣。

葉玉珍說,南北兩個漁港的港內和港外都採集檢測,發現港內港外的數值都很接近,但竹圍漁港的銅重金屬含量明顯高於永安漁港,這應該是桃園工業區與工廠地處偏北之故。

葉玉珍指出,各區所採集到的牡蠣身上都帶有銅綠,只是深淺程度不一,但所有顯示的銅重金屬含量都超標(按WHO的寬鬆標準值為500PPM,先進國家如美國約50PPM),代表桃園海岸的水質仍有待更嚴謹的調查研究,並找出汙染源予以有效的遏阻。衛福部曾建議一名70公斤的成人,食用每公斤牡蠣中銅含量最好別超出0.5ppm,否則會對人體有害。

桃園海生協會下午並在桃園藻礁區進行環境教育及淨灘活動,共有來自日月光中壢廠、復旦高中、東興國中、平鎮國中、中壢高商、中壢家商等單位共數百位民眾和師生參加。平鎮國中教師高錦松表示,環境教育已是國中教育重要一環,該校今年起,一周會排一天時間進行校本課程,其中藻礁將是校本課程中重要一環,讓學生從親身淨灘活動中,體驗藻礁保育的重要。                                            

日月光贊助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 攜手護礁淨灘保食安

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台灣特有生物中心、日月光文教基金會今天共同發表一項最新檢測顯示,牡蠣顏色越綠,代表重金屬含量越高,綠牡蠣不是「尚青」,而是「尚毒」,桃園沿海的底棲動物(尤其是貝類)現階段仍不可以食用。                                       
                                                             
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葉斯桂呼籲民眾暫時不要到桃園海岸撿拾底棲動物如珠螺、鐘螺、海瓜子等食用,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葉斯桂也呼籲桃園市政府農業局,善盡告知市民的義務、在海岸各處多豎立警示牌提醒民眾,以維護民眾的食安。  

 

 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與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在桃園藻礁區進行環境教育及淨灘活動,共有來自日月光集團中壢廠、復旦高中、東興國中、平鎮國中、中壢高商、中壢家商等單位民眾數百人參加。
                                                                                                
桃園觀音、新屋珍貴的藻礁保育問題,自從2013年齊柏林導演拍攝【看見台灣】紀錄片中觀音工業區的廢水汙染了桃園海岸的畫面令人怵目驚心,在各方關注下的桃園海岸,據聞水質有明顯改善。
                                                              
關心桃園海岸生態的桃園海岸生態保育協會,與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合作,於今年7月4日,對桃園海岸的竹圍漁港、老街溪口北岸、大堀溪口南岸、小飯壢溪口北岸、永安漁港、福興溪口北岸做野蚵(野生牡蠣)採集,並進一步將樣本送往台灣特有生物研究中心做重金屬快篩檢測。               
                                                             
桃園海生協會秘書長葉玉珍今天下午表示,針對這次檢測出的採集點分布和數據,發現數值中最高的是老街溪北岸藻礁上的牡蠣,銅含量高達3859.87ppm,小飯壢溪口北岸的最低,但也高達1996.74ppm;甚至遠在桃園最南端的福興溪口北岸所採集到的牡蠣,銅含量也超過2000ppm,也是綠牡蠣。                                       
                                                              
葉玉珍說,南北兩個漁港的港內和港外都採集檢測,發現港內港外的數值都很接近,但竹圍漁港的銅重金屬含量明顯高於永安漁港,這應該是桃園工業區與工廠地處偏北之故。                                                           
                                                             
葉玉珍指出,各區所採集到的牡蠣身上都帶有銅綠,只是深淺程度不一,但所有顯示的銅重金屬含量都超標(按WHO的寬鬆標準值為500PPM,先進國家如美國約50PPM),代表桃園海岸的水質仍有待更嚴謹的調查研究,並找出汙染源予以有效的遏阻。衛福部曾建議一名70公斤的成人,食用每公斤牡蠣中銅含量最好別超出0.5ppm,否則會對人體有害。                                                     
                                                              
桃園海生協會下午並在桃園藻礁區進行環境教育及淨灘活動,共有來自日月光中壢廠、復旦高中、東興國中、平鎮國中、中壢高商、中壢家商等單位共數百位民眾和師生參加。平鎮國中教師高錦松表示,環境教育已是國中教育重要一環,該校今年起,一周會排一天時間進行校本課程,其中藻礁將是校本課程中重要一環,讓學生從親身淨灘活動中,體驗藻礁保育的重要。                                            

日月光攜手永續供應協會 制定永續材料資訊標準

台灣永續供應協會TASS ( Taiwan Alliance for Sustainable Supply )與日月光集團高雄廠7月17日共同宣布,已制定完成「永續材料資訊標準」(Sustainability Data Sheet),將藉由TASS成員共同遵守「永續材料資訊標準(SDS)」規範,落實環安衛管理,以提升台灣封測產業與環境的永續發展。
 
台灣永續供應協會與日月光集團高雄廠,承接經濟部科技研究發展專案「產業升級創新平台輔導計畫—台灣封測產業綠色環安雲端應用發展計畫」,已完成階段性成果,17日在台灣永續會館召開TASS理監事會議,發布此重要訊息。

台灣永續供應協會7月17日召開理監事會,與日月光集團高雄廠共同宣布,制定完成「永續材料資訊標準」,藉由協會成員共同遵守規範,以提升台灣封測產業與環境的永續發展。

台灣永續供應協會理事長,同時是中華採購與供應管理協會榮譽理事長賴樹鑫表示,環保是世界性的議題,責任照顧(Responsible Care)及化學品生命週期管理的浪潮興起,各國在環境保護上都投入了相當多的資源和研究,相信本次透過封測產業共識,導入材料永續資訊標準化,實現資訊透明化,包含綠色與環安資訊揭露完整性,將可有效降低環境衝擊及預防安全、健康事件的發生,進而體現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之推動,促進產業永續發展。
 
台灣永續供應協會副理事長、日月光集團高雄廠資深副總周光春表示,台灣封測產業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占有舉足輕重之地位,製程中所使用化學品的種類及數量快速演進、組成複雜,所以使用單位對於產品、製程、作業安全、人體健康與環境危害更需要謹慎面對。TASS與日月光集團高雄廠,承接經濟部科技研究發展專案,共同制定的「永續材料資訊表標準」(Sustainability Data Sheet),並進行各項化學品安全與健康風險之評估、全面檢視其生產與應用過程中衍生或管末處理對環境之衝擊,將可掌握完整資訊,訂定標準化的防護機制,相信對封測產業運作及台灣的環境保護,帶來長遠且正向的影響。
 
「永續材料資訊標準」(Sustainability Data Sheet)是依據台灣法規之SDS (Safety Data Sheet)中文名稱為「安全資料表」所登載之16大項內容為基礎所編寫,除符合政府法規及國際標準規範外,更結合綠色產品、環保、安全、永續等管理需求,將SDS (Safety Data Sheet) 提升進化為 SDS (Sustainable Data Sheet),材料永續的整合資訊可進行上下游完整的串聯與整合,以有效運用於半導體產業之研發、生產、運輸、貯存、使用與廢棄等日常管理或緊急事故應變上。
 
制定SDS「永續材料資訊標準」的成員來自各領域專家、學者,包括日月光集團、矽品、力成、南茂、華泰等中心大廠,與英國標準協會(BSI)、工研院、行政院環保署南區環境事故專業技術團隊等顧問群,以及華致資訊、蟲洞科技等資訊系統廠商,確保內容均為各界認可的標準。

 

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山海自覺

老天將我們生在名為台灣的海島,這座海島最大環境特色,高山、大海,陸域面積3600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至少180000平方公里。如果不往國外發展,這片山海國度,就是我們這輩子根盤枝茂的生長舞台。

人是環境中微渺的一份子,我們這輩子將深受環境影響。我們看的風景,我們使用的物資,我們生存的依賴、生活的空間,乃至生命提升的養分都與山海環境根脈相連。我們的性格中、我們的血脈裡,先天有山有海,以現實角度來說,台灣最大的發展優勢,就是人為無可替代的山海優勢。

常跟學生們說:「未來進入社會,將會是各行各業,並且各有專業,請記得,若能將你的專業,連結到台灣的山海優勢,你的專業將有機會成為國際格局的專業。」

舉例來說:台灣標高100公尺以上的山林面積占了全島大約70%,3000公尺以上的山頭高達260座,山林坡度起落,或許造成我們交通上的不便,以及生活空間的壓縮,然而,台灣山林的高度落差,造成的景觀資源,及其蘊含的生態多樣性,是台灣深具國際格局的重要資產;我們魚類資源豐富,種類甚至占全球1/10以上,使得台灣漁業發達,漁業發展歷史悠久,自沿海逐步拓展到遠洋,許多魚種的漁獲量至今仍排名全球前茅;我們的東亞陸棚邊緣及東亞中心的海洋地理位置,讓台灣深具貿易及海運發展優勢,台灣出色的中小企業以及好幾家國際格局的海運公司,都是明顯的以台灣天成環境為優勢而發展的例子。

同樣道理,老天給這座島上的每位居民同樣的發展機會。明白自己的先天優勢,站在優勢上發展,好比候鳥乘上季風,魚隻攀著海流。

怕的是,我們的山海教育顯然不足,也就是我們的環境自覺,或說山海自覺明顯遲緩。大多數這座島上的我們,不曉得山林是台灣的寶藏,也不曉得海洋是台灣的重要資產。

禁山禁海,不接觸、不認識、不關懷,大概是這海島對我們山海賦與的基本態度。對環境最沉重的傷害,其實是無知的傷害。不知不覺中無可挽回的傷害了自己最好的發展基礎。

這樣的山海態度,已將老天賦予島民的最大發展優勢,糟蹋到將近不堪與枯竭的地步。

——————————-
廖鴻基
1957年生,花蓮人,花蓮高中畢業。曾在沿海漁船上工作,曾經執行花蓮及墾丁海域鯨豚生態調查計畫,規劃賞鯨活動,創設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任創會董事長,也曾在我們遠洋漁船及貨櫃船上作隨船報導。二十餘年海上生活,寫下《討海人》、《鯨生鯨世》、《漂島》、《領土出航》、《後山鯨書》、《大島小島》、《海童》等二十餘部海洋文學作品。作品常見於各級教科書,也曾獲一些文學獎肯定。

 

【穿越聲音的風景】范欽慧:在水漾森林中啟聲明音

我們一起走入雨中,我很清楚這對你們的挑戰,因為視覺的限制,你們其實很少出門,更何況來到雨勢滂沱的大自然,只是希望和我一起傾聽這裡的山林天籟。
 
我無法掌握這片森林究竟會有什麼樣的聲景等待,但是我可以清楚感受到,你們對我的期待。因為在一個星期前,我就把你們帶到了車水馬龍的街頭,你們靜靜佇立,細細聆聽。當然,這是你們熟悉的現場,我只是想要知道,你們究竟可以聽得多細緻,或是說,你們可不可以把那樣的聆聽,轉換成一種語彙來表達,甚至讓你可以清楚聽見「自己的聲音」?

 
在我的想像中,當上天封鎖了你的視覺,「聽」就是你們應該「鍛鍊」的功課,就在我把你們帶向大部分的人忘記傾聽的自然環境之前,我必須先幫助你們「打開心」。因為這是傾聽世界的必要條件,我知道你們大部分的人都是後天才失明,你們探索這個世界的唯一線索,還是依存在過去視覺的記憶裡,而且就在不斷的緬懷中延續絕望,你的心和視覺一同關閉。
 
我閉上眼,透過聲音與你對話,試圖把彼此調整到同樣的頻率上,我要你們聽清楚究竟有多少車子從你前面通過,它們的方向、速度,背後遠方究竟還有什麼聲音的線索,在一片喧囂中是否還能聽到遠方樹梢上的鳥鳴…。接著我錄下了你們在當下聽到的內容,各種感受與判讀。回到教室,我讓你們共同聆聽剛才每一個人的錄音片段,這是你們從來沒有過的經驗,你們可以更深度的「聽見自己」,「聽見彼此」,從聲音的線索中,我開始聽到了你們的分享,在那刻間,聲音化成一把鎖鑰,讓我窺見的豈止是密室,而是無數生命共繫的情節,多少情緒在聲波中演繹奔馳,從此,你們對「聽聲音」產生了一種熱情,並期待我把你們帶向野地。
 
雨不停歇地下著,但是並沒有澆熄彼此的熱情。水漾森林音律明亮,我帶著你們去尋找叢林間的調音師-白尾鴝,還有那有如火雞連串聒噪叫聲的莫氏樹蛙,以及有著花式唱腔的高音歌手-白耳畫眉,以及不斷歡唱冰淇淋的藪鳥…..你們專注又愉悅地聽著鳥、風、雨、甚至溪流的旋律,我知道你們的聽功隨著心靈解放已經晉升一級。更重要的是,總有一天,就在那條寂靜的山徑上,我將見證你們正帶著一群「眼不盲心盲」的現代忙人,一同聆賞著天地間最美麗的旋律。

———————————
范欽慧
自然作家、節目製作主持人、紀錄片編導、野地錄音師,現任國立教育廣播電台「自然筆記」製作主持人、2015年創立「台灣聲景協會」,並任理事長。曾在經典雜誌、中國時報、國語日報科學版、環境電子報撰寫專欄,曾榮獲第40屆(2016)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2014年金鼎獎優良圖書推薦、5座廣播金鐘獎、林榮三文學獎、陽明海運海洋文學獎、永續台灣報導獎、學學文綠色環保達人獎、文建會紀錄影帶優等獎等。入圍記錄包括金鼎獎最佳科學圖書獎、卓越新聞廣播採訪報導獎、2016台北國際書展非小說類書展大獎、以及7屆12項廣播金鐘獎。

 

友站連結

贊助單位-日月光投控旗下子公司

聯絡資訊

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248號14樓

TEL:(02)2691-5577 FAX:(02)2691-5192

Mail:ce.service@asehome.com

Copyright @ 2024 ASE Cultural & Educational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隱私權政策